当我和同事交谈,我总感到一种孤独,一种观念不同带来的孤独。
(一)成绩至上
和女同事闲聊。她说,新高三没有让她当班主任她很生气。我以为带得好就会安排我的。她这样说道。去年她的班级里带出了全校仅有的两个一批中的一个。
我只是笑笑,继而沉默不语。
我知道,从当下分数至上的评价环境来看,她是值得自豪的。毕竟这个优秀的学生是从她的班级出来的。但换做是我,我不敢这么说,虽然我也是这个学生的科任老师。
这不得不说到我的一段经历。那是第一年带高三。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女生的两次考试语文成绩从87考到103,于是欣喜万分。课后和她闲聊。我开玩笑说,幸好有我你才考了这样的成绩。她立马严肃纠正我,成绩是她自己努力取得的。我于是明白,学生的成绩更多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和老师关系不大。教师更多只是引导。而提升成绩对教师来说也不过是本分。
所以,两年后,当一个男生因语文成绩从72分提高到113分而向我表示谢意,我也只是说是你努力了,老师只是尽本分。学生考得好了,我自然替他们开心,但也仅此而已。
说这些并不是想去评价别人或者社会存在的风气,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被环境剥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各个学校都在大肆宣扬自己的学生考得多好时,同行在夸赞那个考得好的班级的老师时,请务必告诫自己,这是本分。
(二)为自己成长
走上教师岗位不久就被安排去教高三语文。有个同事当着我的面对我说,那是因为语文找不到人了。还有一次出去吃饭。另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这样的话:能力不重要,平台更重要。而且对我说了两遍。
我知道在这一行里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观念狭隘并且带着偏见。所以我依旧沉默。
虽然家里离学校只有二十分钟的电动车程我却很少回家。而且自进入这所学校以来两年的时间里,每天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都会到办公室备第二天的课。每年我还会另外买专业书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些我不会跟他们说起。这本身没有意义。到现在,我已经带了三年高三语文,每天晚上准时备课还在继续,而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也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有学生说我语文教得好。有学生在背后说我班级管理得好。这些我也不会主动跟他们说起。我会用行动证明,但只证明给我自己看。我想为学生去做得更好。
(三)敬畏学生
课间办公室闲谈。高三办公室里又在谈论这一届的学生。真差,比上一届还差。我笑着说,因为下一届更差,所以这一届是最好的。但我的话并没有多大作用。高三三年,每年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话。
还有一件事情。有一回文科班一个学生给历史老师做了一份课件并对该老师说他的课件做得比那位老师好(大意是如此)。这时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批评起那个学生。我想,课是上给学生的。既然如此,那份课件是否也可以拿来看看,反思一下这位老师课件存在的不足呢,即便学生做的课件也许还不够成熟。
这所学校的学生成绩确实不好,每次一模二模考试几乎在全市垫底。但我相信后生可畏。成绩不好,但学生必定有可取之处。这些亮点需要我们去挖掘。这些是我第一年管理高二最差班级总结的经验。而且我相信,后来者只有超越前辈,这个社会才能进步。而老师肩负着培养社会未来栋梁的使命,是否有必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多去了解学生,包容学生,甚至敬畏学生。
后记:毕业五年了,走上教师岗位大约四年。这四年,即便是一个普通教师,也势必看到很多,听到很多,并且想到很多吧。更何况我从第一年起就有做教学反思的习惯,自然有更多的话可以说,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
其实上周就计划着借着回忆总结这五年来工作生活方面的所思所想。甚至连总的题目也定好了,那便是《毕业这五年》。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许多琐事耽搁了。今夜正好失眠,所以利用时间匆忙写下第一篇。
写这些东西什么目的呢。无非是做个总结,更多的是自勉。也许会讲到一些不好的现象,但也不过是提醒自己去做得更好,不要被环境同化罢了。我是个毛病很多的人,还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