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观察或是感受到,孩子会变成家长最不想让他成为的样子。例如,不想让孩子吃零食,孩子偏偏贪吃。不想让他没规矩,他偏偏不听指挥。不想让他没礼貌,他偏偏不爱和人打招呼。不想让他懒惰磨蹭,他偏偏慢吞吞。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能会说,我最怕他这样,他还是变成这样,难道是天意如此?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关于怕什么来什么,精神分析中有专门的解释。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讲我们的生活的样子是由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结果都是我们自己的意愿造成的。尽管很多是我们觉察不到的。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喜欢什么,但我们觉察不到的是当我们最不喜欢这种东西时,我们的眼睛就被这种东西蒙住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就变成带有这种色彩的了,也就是说,我们被这种能量吸引了,所有的事情都变成了这种样子。
例如,一个格外害怕孩子在人际方面出问题的家长(当然这种焦虑来源于家长本身的成长史。但是家长本身并不觉察这是自己的焦虑,反而认为世界本来如此)。当他对孩子是否有人际关系问题有了格外的关注时,他会将很多孩子身上发生的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加以放大,忘掉人身上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特质,格外强调孩子的这一特质。当强调过度时,孩子可能也会忘掉其他东西,把这一特质夸大。更糟糕的是如果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权利竞争,孩子真的会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反向作用,偏偏变成一个人际关系失调的人。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要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应该首先觉察到自己的痛点、情结在哪里,学会用更客观的视角看待世界,不夸大某些方面,不纠缠某些事情,学会跳出来,再学会跳进去。而这些也就是看清自己的潜意识。当我们听到潜意识在说些什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因为我们不再用纠结的心去塑造孩子,还孩子与世界于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