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吴瑕瑜焦点解决初级第18期坚持分享第251+322天 2021年8月1号
孩子不喜欢主动分享,每次我说十句,孩子一句都不说,闷起不开腔,一定要我追着问才说。指出他的错误,也不接受,还要发脾气。请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
家长提到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不愿意与父母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
第二,孩子做得不对、不足的地方,父母到底应该怎么指出来才有效。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疑问,到底我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我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孩子的行为不会无端产生,这需要我们反思,到底父母说了什么样的话?这些话里透露出什么信息,承载着父母什么样的态度呢?是什么让孩子不愿意说呢?现在不爱交流,也是有原因的,那么以前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父母的回应是不是也有问题,导致孩子慢慢就不愿意说了呢?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一般情况下,可能有着几个原因:
第一,父母总爱站在制高点,觉得自己懂得很多,有很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给孩子讲大道理;
第二,父母总是爱啰嗦、指责、埋怨、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三,亲子之间观念非常不一致,互相都不能理解;
第四,孩子在长期的亲子互动中得出一些经验,认为父母总是不理解、不相信他,说了也白说,所以干脆就不说;
第五,孩子心理清楚和明白,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怕父母生气。
所以,在亲子互动中,听跟说都非常重要。
所谓听,就是倾听,专注地听,认真地听,不急于去评判孩子,先让孩子说,去了解发生了什么。听出事实的真相,听出孩子对这个事情的态度、看法,听出这个事情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听出他的情绪、情感和想法。当我们认真去听孩子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做法。有了理解才会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纳。
而说,也非常考验父母的智慧与修养。不批评、不指责、不唠叨、不抱怨,这是最起码要注意的。我们可能觉得,只有我们不停地提醒他,去指出他的问题,才是负责任的父母,才是对他的人生和未来前途负责。我们总是希望能帮助孩子,成就他。
但是,用孩子自己的话“少说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因为,父母的说,总是带着不满意,带着更高的自己的期待和评价,带着焦虑和烦躁,带着不信任,这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让他感觉到压抑,被否定,不被理解和支持。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给到孩子积极的影响,那么在我们跟孩子沟通时,我们的语言间、语气、语调、神态、面部表情中就要传递我们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信任、坦诚和理解。只有这样,孩子即便暂时做得还不好,也能在父母充足的耐心和爱中得到信任和支持的力量,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做得更好。
另外,对于孩子的错误与不足,我们要适当地掌握一些沟通的技能技巧,比如,“三明治法则”。
所谓三明治法则就是,父母在亲子沟通中,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认同、赏识、肯定孩子的优点或积极一面,然后对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做得不够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提出批评,最后再继续鼓励孩子,信任孩子、支持孩子。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孩子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父母用对方法,孩子才更愿意表达自己,认真听父母的话,积极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有信心做得更好。当然,用对方法的前提是父母能尊重、理解孩子,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能看到孩子积极的、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