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听到的一切都是偏见--正方形的思维框架

关注信息中的偏见或中立程度,关注信息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因为这会影响我们使用信息的方式。

正方形所有的边都相等,这是正方形的定义。 但在实际中,一个问题有四个方面的情况还不太多,但如果有,那么这四个方面应该被平等对待。 正方形也意味着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切人问题。

准确性框架(圆形)和观点框架(正方形)之间有一些重叠。如果对某个情况的介绍中含有偏见的话, 那它就不准确。只给出图形的一条边也是不准确的。 不过,一份报告可能会集中准确地反映事情的一个 方面。

基于各种实际原因,我们有必要用一个框架来标出信息中的观点。无论我们假设有多么中立,有一个框架能引导我们关注信息中的观点还是很有用的。

说服

很多信息并不是中立的,它们是片面的、带有偏见的和劝说性的。

一个汽车广告列出所有竞争对手车的目的不是要 说明它的准确性,而是要对广告所要突出的品牌车的优点大加赞扬。所有广告的设计都是要进行说服的, 而不是中立的。否则,它们作为广告将毫无用处了。

在抗辩制中,律师在法庭上会有意采取一种带有偏见的观点。那是该体制的本质,也是它和探索系统的区别所在。

选举前甚至选举后的政治演讲也都带有说服的意味。对对手进行政治攻击也不是要进行平衡性评估。 所有的丑闻和缺点都被暴露出来,但就是只字不提成就。

因为说服性材料不会是中立的,也不能把它当做中立的。但是无论它多么支持某一方,它还是要做到准确。

平衡的困难

写一篇平衡的报道是一件难事,因为整个教育都是让学生在文章和辩论中采用倾向某一方的观点。你应该提出一个观点并形成结论。为此,你要选择能够支撑你的观点的事实,并把它们组合起来。

讲故事对所有媒体来说都很重要。但据说只有故事让人感兴趣,但准确的事实却无人问津,这种情况可能是真的。讲故事需要的是单一的观点,而不是复合的观点。

你可以先调查情况,然后再把一些情节拼凑成故事,并让故事看起来像来源于这个具体情况。

通常,报纸在调查情况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故事。 然后他们按照故事的需要来展开调查,并且只选择与该预设故事相关的素材。我有这方面的体验。如果这些内容不适合或甚至有可能削弱故事的吸引力,它们 就会被忽略并遗漏。毕竟,读者是没办法知道哪些内容被遗漏了。

如果读者能从这些片段中形成单一的结论或者故事,那么作者就成功了。平衡的观点显得那么反常、 困难和乏味。在动物世界里,你要么是其他人的食物, 要么就要把别人当做食物,不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形容词的使用

要小心新闻中出现的形容词。形容词几乎从不是客观的。它们反映了作者的个人观点和态度。

诸如“自私”、“自负”、“轻视”、“卑鄙”、“狡滑”、 “贪婪”、“自夸”等之类的形容词,都是用来让观点更吸引人的,但这些观点有的有具体指向,有的没有。

事实能够自我支撑,但形容词不行。当形容词只是基于作者的理解和感受时,作者会把形容词像已验证的事实那样提出来。因此,当你读到这类文章时,可以 算一算“形容分”,然后你就能了解文章来源的可靠 性了。

观点

警察和社会工作者会认为年轻人酗酒是一个问题。 它会导致车祸、打架、暴力事件和抢劫等。酒吧老板 和酒类生产商认为喝酒从根本上说还算是件好事,而酗酒只是饮酒过度了。人们喝点酒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你可以反对狂饮滥饮,但不用反对喝酒这个基本过程。

就好像我们不会因为车祸死亡事故而禁止汽车行驶。

许多人反对离婚,但处于不幸婚姻中的人则希望 能够离婚。

信息可以从作者所持有的某一观点的角度进行描述。作者可能并不想进行说服或做广告,但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当然,单个看法可能完全是负面的,这就和广告不太一样,它可能会变成一系列的负面广告。 一些俄罗斯人回想起前苏联时期的时光时充满了 怀旧,并遗憾那些日子不再有了。但其他人还是欢迎变革的。

指出信息仅体现了某一单一观点,这是正方形框架操作的一部分内容。识别该观点也是正方形框架操作的一部分。

来自某一特定视角的信息也不一定就是不准确(偏 见和不完整除外)或无用的。一旦你确定了它的本质, 信息就会有它的用处。

平衡的力量

平衡的文章很难得,也很有力量,因为读者能从中感觉到自己是被放到观察者的位置上,而不是在听说教。

我们要运用感知尽快形成结论,然后再往里面填充细节。快速形成结论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进一步分析的框架。如果不这么做,动物们的生存就会变得很困难。当你看到一个捕食者靠近时,你必须尽可能快 地形成结论。你不可能通过细节评估去判断捕食者是 饿了还是瘸了,等等。捕食者不会等你进行这样的分析。

同样,大脑趋向于尽可能快地先形成一个感知结 论(好人或坏人),然后再通过这个最初印象来补充细节。

你能想象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开头:“本文的作者是盖玛•索克斯,他不喜欢TsaTsa地方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

在一些文化中,例如祖鲁文化,男子在部落集会 中挥舞长矛并穿豹皮绑腿。他们可能非常凶猛,但实际上管理事务并作出决策的不是他们,而是妇女。事情往往并不像一位记者表面上看到的那样。

从同一角度形成不同观点

这是正方形框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到此, 我们已经考虑了不同观点、偏见和中立等。现在我们要考虑如何从同一个角度形成不同的观点。

读者或听众会选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分析得到的信息。他们尝试从同一个视角对事物形成不同的 看法。

越来越多的公司只是简单地收集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分析信息,作出决定并为公司制定策略。 这种日益增长的习惯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需要用不同方式来分析信息。计算机做不到这一点,因此那些公司就会局限于旧概念之中。只有人类能够选择用不同方式来分析信息。

研究显示吸食大量大麻会增加患精神分裂症的概 率。因此大麻就被当做是一个致病的元凶。但从不同方式来看,也有可能是那些有精神分裂症倾向的人更喜欢大麻,也因此吸食更多。随后这种精神分裂症倾 向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有人曾和我说过,哈佛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它的教学技术肯定非常好。但我认为如果有很多杰出人才走进一个拱门,那么就会有很多杰出人物从拱门 的那一边出来,而拱门的贡献是很小的。

人们常常假设沙漠仙人掌的尖刺是为了阻止动物吃掉仙人掌。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这些小刺可以让静止的植物和空气保持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减 少植物水分的蒸腾和蒸发量。

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把所有信息都输入计算机, 用不同方式以及从不同侧面分析信息就变得越来越重 要了。

正方形框架

正方形框架真正要求我们关注信息中的偏见或中立程度。信息是客观还是主观的?我们不能对信息做什么,但是注意到其中的偏见可能会影响我们使用信息的方式。

我们也不会选择使用一个总是提供片面信息的来源。

正方形框架也意味着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来分析信息(即从正方形的其他边进行分析)。

“有数据并有结论。如果你使用正方形框 架,你可以用不同方式进行分析,并得到不同的结论。”

“只有这种理解数据的方式吗? ”

“这篇报道看起来很平衡,使用你的正方形框架,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偏见。” “我的正方形框架告诉我,这个信息是片面的。实际问题是我们究竟能否利用它。” “在形成结论之前,让我们用正方形框架 来分析这篇报道。”

“我的正方形框架告诉我这是很片面的, 但是我看不出另一方面是什么。”

总结

随着我们习惯把信息输入计算机,并依赖计算机进行分析,用不同方式去分析信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中立性很少的时候,评估信息的中立性看起来似乎是浪费时间。

同时,详细说明任何偏见的性质和力量是很有用、 很重要的。没有这样的说明,我们对信息的使用就会很困难、很危险。

如果正方形框架成为读者的长期习惯,那么或许报纸编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提供平衡性的观点,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否则,读者会转向能提供更多平 衡性观点的出版物。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对于“中”的论述 非常多,例如“中庸”和“中正”。对于“中” 字的解释,多集中在“不偏不倚”或者“不左不右”的字面理解上,很少见到从哲学角度理解的“中”。而这个“中”字的另外一层含义 在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性与客观性,事实上这与“不偏不倚” “不左不右”并不矛盾。 一件事情的真实本质当然需要客观的描述和还原,任何主观色彩都会导致其偏或者倚、左或 者右。信息的处理,从来都需要与各种主观性 进行“斗争”。

爱德华•德博诺的许多观点都带有“中”的色彩,包括他的六顶思考帽,都是在强调整个思维过程的“中”。“中”是一种均衡,而均衡不一定表现为“不左不右”,秤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正方形思考框架再一次强调了德 博诺对于客观和均衡的关注。

某种程度上,将注意力聚焦在观点上的正 方形框架与前文强调准确性的圆形框架,确有某种重合,因为看起来双方都是在追求信息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正方形框架更多考虑的是人 们的主观因素对信息中立性的影响。圆形框架 之下,你要关心的是你能否相信某一信息的真 实性,而方形框架之下,你要关心的是你愿意 相信或是你不愿意相信某个信息的问题。

对于信息的处理,从整个思考流程来看, 似乎已经足够具体了,但它还是可以从流程上继续细分。信息处理总体来说可分为三个环 节: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三角形框架和圆形框架都是作用于信息输入过程的工 具,而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了对信息的评估、分析、推导等动作。将注意力聚焦到观点上的正 方形框架既作用于信息输入过程中对信息中立 性的检验,也作用于信息分析过程中——你将 以哪个视角来处理信息,你是否可以更加客观 地处理信息?

我们会发现,大量信息的背后可能都带有各种主观色彩。如德博诺所述,广告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广告从来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它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建立对 牌或产品的各种好感,从而达到推广产品、促 进销售、获取利润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究竟有没有广告主会愿意全面地、均衡地和客观地提供产品信息呢?显然,我们都知道做广告要 强调卖点,而所谓卖点,就是产品的优势、吸引人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中立的、 客观的广告,几乎不可能达到广告主预期的目 标。正因为此,在广告中釆取夸张手法吸引买 家注意,博取公众一笑的做法比比皆是。采用 明显的夸张手法,其结果是在传播中占据优势, 抢夺注意力,这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不明 显的夸张,有时候刻意隐藏信息意图会令信息 带有某种欺骗色彩。

回顾福岛核泄漏之后的抢盐风潮,事后我们得知原来这个信息的发布是带有目的性的, 部分游资预期通过制造销售波动达到投机获利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从圆形框架来看,我们看到用盐来防辐射是一个不准确的信息,而用方 型框架来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带有某种动机的信息,它不是一个客观的信息。我们不得不追问,谁是碘盐防辐射论的始作俑者?它又是 通过什么渠道让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 的?这就是圆形框架之外的问题了。

进而深思,我们会发现想得到中立的信息实在是太难了,很多信息可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一方提供的信息一定带有某种屏蔽性,没有说服力的信息是不会被提供的。针对这种情况,德 博诺提供了一个技巧——当别人试图说服你的时候,当你意识到正方形框架告诉你,信 息的中立性有问题的时候,你需要考虑两 点:第一,对方提供的所有信息是否能够被求证,这是在使用圆形框架检验其准确性; 第二,开始扩大信息搜索范围,将你的注意力范围扩大到超过对方提供的范围,你可以由此 检视对方提供信息的主观性。对方是否有意进行了信息过滤?

另一方面,我们总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加工和处理得到的信息,这个过程是自主的,因 为其自主性,这个过程更难以被思考者自己所 察觉。

客观处理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意识到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观因素相当不容易。大多数 人都熟悉《韩非子》中的寓言《智子疑邻》, 也都知道它的寓意。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邻人之父。”

这是典型的主观绑架信息的示例,同样的信息在进入我们大脑之后走的通路可能完全不同。相同的信息,其中一个可信而另外一个就很可疑,在没有进一步信息提供佐证之前,我 们的大脑巳经为我们预设了答案,但是这答案 显然缺乏理性。另外一个与之相似的故事是《列 子》中的《疑邻盗斧》,这个故事则比前一个 故事更进了一步。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 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 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 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曰 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 斧者。”

当这个人怀疑他的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 因为有了怀疑的念头,后面所输入的信息全都 被自动导向到了增加怀疑和确认怀疑的方向。 于是就会出现“越看越像”这种状况。信息或 许是“准确”的信息,但是对信息的解读却怎 么也没法准确。当怀疑的念头被打消之后,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解读出来的含义却截然相反。

不必感慨什么,我们大脑的结构如此,处 理信息的先天习惯如此。大脑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信息进入头脑之后会因大脑中预先形成的 范式而自动组织起来,形成你的观点。通常, 你的观点一定是要配合你原有的范式,甚至要加强原有的范式。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主观过 程,如果我们不对此保持警惕,那么我们往往会表现得武断而不可理喻。

有一个流传甚久的“秘密”,叫做“吸引力法则”,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问题是, 你相信那是真的吗?我在没有学习思维方法与大脑结构之前,并不喜欢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 彩的“秘籍”。但是在了解大脑结构与工作原 理之后,我相信那个法则是真的。这一切源自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范式系统和信息自我组织。

所谓范式,指的是你头脑中预先埋设的“答 案”,或许那是一个信息搜索的目标,或者是你潜意识预先认同的一个观念。

注意力与范式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关 于注意力法则,前文曾提到过,那意思是如果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变得多起来。不信你现在就去试试,看看街上深蓝色的汽车有多少。 从你开始关注深蓝色的汽车开始,你会发现这 样的汽车越来越多。在你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 我突然问你,白色的汽车有多少辆?多数人会发现,根本“没看见”有白色的汽车。事实上 不是没有白色的汽车通过,而是我们没有注意寻找白色的汽车。

注意力法则与吸引力法则大抵是同一个意思,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关注什么。你注意什 么,什么就会变得多起来。你认为世界是光明 的(白色的汽车),你所看到的光明(白色的 汽车)就会越多,这些信息进入你的大脑,会 形成观点而影响你的行为。于是,吸引力法则开始生效了。

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当然应该保持积极,但是我们在处理工作中的信息时,任何“吸引力”都可能是有害的,因过于“积极”的心态导致盲目乐观,或者过于“消极”的心态导 致对信息判断的负面化,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正方形框架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够把这种影响 控制到最小。

对此,德博诺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建议:

第 一,你要小心所有诱导你产生偏见的形容词; 

第二,如果你难以做到客观,那么就将主观进行到底。

第一个建议很容易理解,把你面对的报告中的形容词都标注出来,这些形容词的目的往 往就是诱导他人同意作者的观点。例如“可怜 的”、“邪恶的”、“荒唐的”、“糟糕的”,等。

你可以拿一篇新闻报道来练练手,如果一 篇新闻令你产生了强烈的情绪,无论是悲伤或 者愤怒,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幸情是把这篇文章 中的形容词都划出来,看看自己在多大程度上 被文章导向了主观判断。

第二个建议看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却是个 智慧的做法。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客观看待信息, 怎能从主观的角度走向客观呢?这个方法是通 过预设不同的角色,令每一个角色都尽可能主观地解读信息,再将所有的主观看法平行地摆在那里,当你能看到足够多的“主观看法”, 那么你也就做到了全面客观地看待信息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