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4:30
就寝:22:12
天气:
心情:心情很好,每天都有好心情。今天心情有些乱了,我真的能放下一切顾虑投入到下一份工作吗?两边干活是正确的做法吗?能体面的说出来吗?看周一谈的情况再说吧!
时间统计法:
年度目标及关键点:
1.早起:4点30分前起床 最少265天; 10/265
2.跑步:慢跑最少1650公里; 53/1650
3.写作:晨间日记最少320日; 47/320
4.每天阅读35分钟最少265天; 40/265
5.每天阅读年报10分钟最少200天; 24/200
每日反思对标:
1.晨间日记[x]
2.阅读年报10分钟[]
3.阅读35分钟[x]
今日三只青蛙
1.阅读35分钟;
2.写作 晨夕日记D1423;
3.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成功日记
1.阅读1小时17分钟;
2.写作 晨夕日记D1422;
3.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4.学习天南解读巴菲特致股东信;
投资日记
今天阅读了价投二读书笔记一篇,应该是半篇,花了不少时间整Kindle的传书,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在现有情况下,能发多少书籍到Kindle上就发多少,如果不能就算了,毕竟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没有必要在Kindle上死磕,时间也是成本,并且是非常大的成本。
包括在工作选择上也是如此,尽快投入工作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表现。降本增效和提质增效同样重要。
感恩日记
1.感谢爱人对我的支持和包容;把家庭照顾得很好;
2.感谢盛处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3.感谢杨老师和唐朝老师的分享和指引,让我持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开卷有益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目标
【巴菲特有言:“如果我们驶上了纽约到芝加哥的主干道,就不会在阿尔图纳拐上乡间小道。我们也对规律和逻辑保持着敬畏之心,不过,对超越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的事,我们是绝不会干的。经营和投资对我来说没什么差别,没有必要为了不同寻常的结果去做不同寻常的事。”】
这段话说明了巴菲特的理性,尊重规律和逻辑。我的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努力的方向是财富的三架马车,实现的途径是投资优质公司并陪伴其成长。既然已经选好了优质公司,并且它的成长速度已经很可观了,就没有必要选择别的股价上升更快的公司。大公司成长更快,赚钱更多,更可靠是规律和逻辑,我需要尊重。
我始终相信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赚钱能力远超个人努力能产生的最好结果,毕竟公司作用了人数杠杆,资源杠杆,机器杠杆等多重杠杆,所承受的风险也大于个体,理应享受更高的收益才能匹配,不然就没有人开公司了。
所以把自己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公司当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才是符合规律和逻辑的事,特别是有长期良好业绩的公司,过去的数据虽然并不能代表未来,但从过去的好学生选到未来好学生的概率远超从伐木工人中选到哈里森福特的概率。
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自己擅长的事。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一定要坚守。我在工作中也应该如此,什么是我能做的擅长的事,在这上面持续努力,深挖精研,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投资赚的钱和工作赚的钱其实没什么区别,没有谁比谁高贵。当我们的体力和精力通过工作能赚到更多钱的时候,我们就将大部分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赚钱的效率,把资源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永远比较。
永远比较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比较,还可以是投资资源分配的比较,把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收益率更高的事情上,可以是投资,可以是工作,可以是自我提升,也可以是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等等,都是各个方面的比较,也是杨老师倡导的人生综合回报最大化。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所有权
【投资家和企业家,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两种身份之间随意转换,关键就在于他看待“所有权”的方式是唯一的。
作为一名投资家,巴菲特建议并坚持,通过股市购买部分企业的价格应该低于其内在价值,即低于理智的买家愿意买进该企业所有股票的价格。
作为一名企业家,巴菲特最希望的是,能以不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下整个生意。】
充分阐释了什么叫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道理,这说明了巴菲特为什么总是说我是一个好的投资家是因为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是因为我是一个好的投资家,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巴菲特就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生意的人,至于是披着企业家或投资家的外皮,对巴菲特来说不重要,只要有低估的生意可买就行。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好企业的标准
【巴菲特眼中的“好企业”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许经营权;高于平均值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小的资金投入;释放现金流的能力。】
我选择企业的时候也需要充分思考这些问题,看看所选企业是否符合这些基本条件。
老唐选择的企业基本都符合这些条件,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投资简单呢?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厉害人物无论从投资理念还是目标公司都已经在我们铺好了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阅读,学习,思考,跟随,慢慢就变富了。
践行,练习阅读财报的能力也很重要。我们现在做作业是为了在不能抄老唐作业的时候可以单独完成作业。
#《从总账到总监》
《从总账到总监》
这本书太厉害了,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要不是精力不济,我还想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我觉得对吴峰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毕竟她在外企工作,而且也是一个中级管理者,很多经验可以直接用上,当然是除了会计之外的经验。
其实很多知识我也可以使用,需要更多的练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