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摇滚乐迷来说,“山羊皮”(Suede)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是90年代英伦摇滚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之一,它的组建、解散与重组之路也颇受乐迷热议。
作为山羊皮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布雷特·安德森以其标志性的外形和嗓音为无数乐迷所喜爱,并赋予了“山羊皮”独一无二的气质。
《漆黑清晨》是安德森首部回忆录,他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个人成长的往昔,描绘了70年代以降的英国独立音乐圈和英国社会光景。
在上世纪90年代,英伦摇滚风潮刮遍全世界,“山羊皮”与“绿洲”(Oasis)、“模糊”(Blur)并称为英伦摇滚的三大巨头。这些出生于60年代末的后嬉皮青年,接过“披头士”、“滚石”、“冲击”等前辈的衣钵,将英伦之声再一次带到全世界。
从1993年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山羊皮》,拿下水星音乐奖开始,到2003年乐队因为成员之间理念分歧而解散为止,“山羊皮”经历了整个英伦摇滚风潮的发展兴衰,也是其中最具标识性的乐队之一。
作为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布雷特·安德森以其妖媚英俊的外形和高亢清亮的嗓音为无数乐迷所喜爱,而这些个人的特质也最终赋予了“山羊皮”独一无二的气质。
与成名后光鲜靓丽的明星形象不同的是,安德森出生于一个与摇滚乐毫无瓜葛的底层世界。幼年时期在位于伦敦边缘的郊区长大,与父母和姐姐一起瑟缩在狭窄的廉租房里,经历着英国式的贫困带来的困窘;成年后,离家远行的孤独与不合群的性格,则让原本苦闷的青春期显得更加漫长。
这些潜藏在成功之后的失败与苦涩,多年之后以文字的形式从安德森的笔端流出,成了《漆黑清晨》这部迷人自传的主题。
安德森始以近乎倔强的方式始终坚持独立的音乐风格,不盲目追逐大流,在遭遇挫折与怀疑时也没有轻易动摇。这也成为“山羊皮”乐队成功的秘诀之一。
“山羊皮”乐队作为引领90年代英伦摇滚潮流的代表性乐队,音乐风格鲜明,总能一下攫住乐迷们的心。
逃开陈词滥调的“失败之书”
《漆黑清晨》是布雷特·安德森的第一本书籍,也是他回溯自己的过往的一份动人记忆。在提笔写作这本时,安德森手上并无书约,也不确定是否会有出版商依照原样出版该书,只因出于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份将来能了解自己父亲的记录。
他在书的开篇如此介绍:“这是一本关于失败的书。它关于贫穷、家庭、友情以及陈旧的美妙青春,无可避免地,它也关于爱,关于失去。”
为了避免一般摇滚乐手的自传里关于“成功”的陈词滥调,安德森将本书的主题限定在“失败”上,将回忆录的重点放在“山羊皮”获得成功前的岁月,搁笔于乐队即将出头的前夕。
在书中,他不仅记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相依为命的家人和朋友,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其中的音乐、艺术以及社会情景。将个人成长的往昔岁月与社会背景相结合,以其饱含深情的诗意给70年代以降的英国社会,添加了一个动人的注脚。
“像音乐这般改变人心、催人奋进、妙不可言的东西,为何不应具有超越日常琐事的分量与重要性?我向来厌恶音乐中的讽刺,将之视为一种懦弱、一幅面具,供那些没有勇气或决心坦露真实自我的人躲藏其后。”
安德森对创作之路的反思、对音乐的启蒙感悟、对风格的找寻与打磨,都将为所有创作者和喜爱音乐的人带来真切感悟;而善用比喻、如歌词般动人心弦的描述,也将带来美妙的阅读体验。
独家首发,走进一段动人的音乐回忆
“感谢在各个漫长的人生阶段中,音乐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的一切。”
和帕蒂·史密斯一样,安德森也以饱读诗书著称,在《漆黑清晨》中他同样记述了自己从幼年开始耳濡目染的文学教养,幼年时与姐姐一起共读托尔金和萨克利夫,成年后从奥威尔和赫胥黎的作品获取创作灵感。
《漆黑清晨》一经出版就收获《观察家报》《卫报》等知名媒体的如潮好评,还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GQ》等列为年度书籍,因其对“平凡中的美”的描绘,被誉《只是孩子》以后最好的音乐回忆录。
中文版的《漆黑清晨》,封面使用使用著名摄影师Kevin Cumins摄影图片,内外封呼应,设计上浑然一体;著名插画师袁春然手绘英文书名,亮黄色凸显书籍整体飘逸气质。
内文纸采用和嵩书文象牙,触感顺滑;32开精装小书,纸质轻巧便于携带,通勤时间也能随时阅读。
迷人、华丽,在不止一个时刻让人直觉兴奋……绝对不止是一本粉丝读物。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