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中漫步
平时,你是怎样阅读的呢?阅读的效果又如何呢?
你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吗?你相信好书至少应该读十遍吗?你会在重点的部分做标注和划横线吗?
我想告诉你的是:以前我会,但现在我不会了,因为我找到了更加高效的阅读方法。
我曾经把一本《易经》读了70多遍,但我能理解的部分依然不到全书的1/10;我曾经把多本名家推荐的书读过十遍,我以为我明白了、理解了、会用了,但事实上没有;我读纸质书,在书上标注和划横线,我读书够认真了吧,但我依然不会调用知识,甚至连要点都记不全。
我想:可能是因为怀孕生子导致记忆力下降了吧!可能是自己睡眠质量不高导致阅读效率不高吧!可能是我只学了个皮毛,没有触及方法的精髓吧!
可我听了樊登老师解读《认知天性》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是我做错了,原来,我并不清楚大脑是如何记住知识的。
樊登老师作为全国知名的讲书人,一年至少讲50本书。他不仅能够记忆并讲述,还能旁征博引。而他的读书心法是:一本书只读一遍,读完就放那了,等到要讲的时候,才会花一个小时用白纸画一张这本书的脑图。
他的方法如此简单,却如此高效。用他的话说,他只不过是无意中做对了。
那么樊登老师读书效果好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而我又错在哪里了呢?
11位心理学家,经过长期大量的科学实践得出结论: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2.间隔练习有奇效
为何间隔练习更有效呢?作者说,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得到这一结论,我非常地欣喜,马上付诸实践,效果确实不容小觑。
我的做法是:通读一本书后,放置三五天,以便让大脑产生长期记忆,然后我就用一张纸,边回忆边列书中的要点,回想书中的故事,遇到实在想不起来的地方,再翻书巩固复习;另外,我还会用抽题卡的方式进行检索和测试。
这就是我想分享的关于阅读的秘密,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