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谈学习好的第三个要素,学习习惯。
我认为学习习惯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原因后面再说。
在学校的系统学习过程很简单,就是,上课,读书,听讲,发言,写作业,改正错误,测验和考试。那么学习习惯有哪些?其实基本就是老生常谈的那些,几乎可以罗列穷尽。
专心听讲的习惯,
积极思考的习惯,
大胆发言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
及时改错的习惯,
大声朗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的习惯,
预习复习的习惯,
大量练习的习惯,
分析总结的习惯。
01
上课的时候,是集中获取知识和方法的关键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会专心听讲。但是遗憾的是,太多的孩子在这一关就被淘汰了。老师讲授新知识,你要听,老师讲到思考的方法,你要听,同学的发言,你要听,别人对你的肯定或者提出意见,你要听。可是你都不听,有的没听见,有的听不懂,有的听完就忘。有的听了也不做,人在教室里,课也上了,时间过完了,新课学完了,你学会了吗?学会了多少呢?所以,一般成绩不好的孩子,听讲肯定有问题。所以,很多老师不建议上学前班提前学习,怕的就是影响了课堂听讲。所以,家长不能只看测验和考试的成绩是不是优,更应该看,平时的作业,以及出错的原因。
听为什么难呢?因为没有肢体语言,不容易从外表判断,不容易用任何措施控制。会听的人又有多占优势呢?可能毫不费力就获取了知识。对他自己来说,几乎是无意识的。对这样的人来说,会觉得学习很轻松,毫不费力,把学习当成乐趣。
关于听,我写过的文章有《怎样培养孩子听的能力》。
02
积极思考和大胆发言,这两者基本呈正相关。不排除有的孩子思考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爱发言,不敢发言,怕说错了,觉得太容易不屑发言,举手几次老师没叫到就不举手了,等,不想发言。但是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而且即使是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不发言,久而久之也会失去爱思考的习惯,因为他的思考没有得到及时反馈。
积极思考,是听讲之后的理解,分析,大胆发言,是把学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输出出来。如果不发言,看不出到底听懂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所以,听讲,思考和发言环环相扣,密切相关。
03
认真作业,也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什么呢。抓紧时间完成,克服内在和外在的干扰,独立思考,回忆所学,迁移运用,解决问题,做完检查,及时改错,总结错误。
在作业上,又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拿我们的课堂来说,一般课堂上都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写作业,大部分同学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但是不管哪个班,总有个别学生在大家都能完成的时间内完成不了作业。这个现象却容易被家长忽视,觉得写不完回家补上就行。但其实,这反映很多问题,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速度慢?不会?时间观念不强,会影响其他学习方面的表现。速度慢,如果不提升,以后中考高考速度也慢怎么办呢?不会就更麻烦了,说明孩子听讲有问题,或者理解能力有问题。
在教室的环境中,毕竟不像在家里那么安静,上课的时间还好,学生不容易受干扰,但是有的学生写完了,就可能下课,就可能看课外书,也可能做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毕竟老师要想让学生抓紧时间写作业,总要给点甜头,那写得慢的同学,如果自控力不强,就很容易受干扰,作业写得更慢,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提到独立思考,我想起以前面对家长的质疑,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情景。有的孩子平时看不出学习的问题,一测验成绩不理想。当我找到家长反映的时候,家长也很困惑,说在家里都会做啊,怎么到了学校,到了考试就不会了呢?随着工作年头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慢慢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家里做的时候,孩子并不是完全能够独立思考,比如不会自己读题,等着家长读,甚至有的家长还讲解题意。
及时订正也很重要,有的孩子习惯写完作业就结束了,至于写得怎样,对不对,就不管了,有一种“我给你完成任务了”的潜意识,老师判完的作业,看都不看,改也不改。
04
朗读的习惯,和阅读的习惯虽然相关,但仍然不是一个事物。
朗读的习惯,主要是针对课堂和学校学习的要求提出,并且朗读的好处很多,学习规范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识字识词,积累语言,为习作做储备,等等,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不报班,没负担,每天只需两件事,语文成绩一定好》,就提到过想学好课内语文知识,只要做好朗读和写字。
为什么要把朗读列入学习习惯中,因为大声朗读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很多人没有足够重视,学英语的时候愿意去投入时间大声听说,但是一到母语,总觉得不难,觉得每天都在用,用不着再那么刻苦去练。
阅读,就是读书,大量读书。对一个人来说,阅读是获取知识最便捷,最便宜的方式,没有之一。是终身学习的手段,越早养成读书的习惯,越早与高雅结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省出时间,更好滴学习,容易只关注课内学习,读课本,读优秀作文选,阅读理解方法指导之类的书,不让孩子看闲书。却忽略了,学习讲究的是日积月累,是融会贯通。
05
预习复习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预习和复习都是极为重要的方法。预习能提高学习者的信心,减轻学习时的难度,更有目标和针对性的去学习。学习之后的复习,能够减轻遗忘,巩固加强。关于预习复习,我也写过相关文章《语文学习之预习和复习》。
大量练习
因为教育的理论越来越多,很多崭新的观点,指责大量练习的弊端,题海战术的枯燥。实际上,学什么不需要大量的练习呢?题海战术就是大量练习的一种。为什么在很长一点时间,那么多人使用,就是因为效果好啊!可以说,大量练习,是在相对的最短时间内,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一种便捷方式。
当然,机械的练习我不赞成,但是不练习少练习,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一味提减负,盲目去减负,对学习是不利的。即使学校里不布置课后作业,家长也需要适当督促孩子练习。尤其是基础本身比较薄弱,学知识快,但忘得也快,或者理解能力并不强,学知识慢,这样的孩子,真的需要必要的练习。
总结分析
这个习惯有点儿像复习。并且属于进阶要求了。主要是结合平时的作业中的错误,经常出现的同一类错误,考试中的错误,不应该仅仅是改正就行了,还应该进行总结分析,为什么错,怎么克服,争取以后少犯错不犯错。
对于一段时间、一门功课的学习,如果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总结,如图表式、思维导图等,能够帮助整理思路,增强记忆,方便扩展。
本文只讲学习需要哪些习惯,至于习惯怎样养成,限于篇幅,另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