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先生创作《三国演义》时,抱着“尊刘贬曹”的创作心态,创作出了这部不朽名著。为了突出刘备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罗贯中把刘备帐下的文官武将塑造得形象高大。当然,为了达到小说引人入胜的对立效果,罗贯中先生动用手中的笔墨,故意贬低,恶意丑化东吴武将形象,甚至把东吴大将写成反面人物。
其实,东吴孙权先后拥有数位大都督,他们胸藏韬略,并非等闲之辈,在不同时期挺身而出,妙招迭出,挽救东吴,确保东吴于危难中而不倒,最后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应该说,他们的功劳相当,并驾齐驱。其代表人物就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干人众。而在这四人当中,罗贯中对吕蒙所花笔墨最少,极为有限,甚至故意丑化吕蒙的形象。
话说,吕蒙献计擒杀关羽夺取荆州后,孙权召开盛大的庆功宴会,大犒三军。《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孙权亲自倒酒给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
呵呵,这完全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我猜想,关羽被捉杀后,罗贯中心有不甘,故意编写了这段文字,让关羽的英灵弄死吕蒙,并让东吴大将产生恐惧心理,无非是为了抬高关羽的英武形象。真是做鬼也不忘报仇,手刃仇人。这样描写虽然痛快淋漓,他的精神上也能获得一时快感,但这样一来,贻害无穷,误导了不少读者。《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小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久而久之,人们只知道吕蒙是一个专会耍弄阴谋,从背后搞小动作的小人。甚至还有人对他恨之入骨,诅咒他害死令人景仰的英雄关羽。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吕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其文韬武略,人品道德,甚至高过周瑜、鲁肃、陆逊等人杰。吕蒙身上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闪光点,他是三国中最为出色的战将和都督之一。
吕蒙胆识过人,作战勇敢。吕蒙自小就表现了疾恶如仇、极其勇武的一面。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地跟随身为将军的姐夫邓当去讨伐山越贼匪。姐夫见他如此年小,亲自上阵杀敌,十分吃惊,想把他喝退回家,可是吕蒙执意不肯。班师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其母大怒,想要处罚他。吕蒙却如此回答:“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那时,吕蒙跟现在中学生的年纪相当,而吕蒙却能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着实令人吃惊!
更为难得的是,吕蒙的母亲虽然心疼儿子,舍不得儿子从军,但为了儿子的心愿,她最后还是默许儿子当兵。她当然没有料到,这一决定,日后竟然成就了一位统率千军万马的统帅。
从吕蒙的身上,我们也可得出一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生选择,不能过多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时候,让孩子作出人生的选择并非是一件坏事。
吕蒙从军后,军营中有人见他年小,屡次欺负他。有一次,吕蒙再也忍无可忍,怒火中烧,拔刀刺死了欺负他的恶棍,出了一口恶气。这也说明,吕蒙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的好男儿。后来,吕蒙跟随孙权征讨黄祖。黄祖命都督陈就率领水军迎战。吕蒙身先士卒,奋能冲杀,将陈就斩首,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斗志,一举攻下黄祖的城池。孙权评价这次战事成功的关键在于“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孙权当即表扬吕蒙。此役后,孙权把吕蒙提拔为横野中郎将,赏钱一千万。
孙权曾与吕蒙率兵征战皖县,与曹魏相争。战斗空前激烈,吕蒙亲自擂鼓指挥战斗,士卒深受鼓舞,士气大增,个个奋勇攻城,皖城告破。孙权欣喜万分,特别嘉奖吕蒙,并任命他为庐江大守。
东吴与曹魏爆发战事,双方在濡须相抗。孙权命吕蒙为都督,让吕蒙亲自指挥这场大战。吕蒙趁曹军立足未稳,发动猛烈攻击。曹军大败,曹操引兵北退。孙权大喜,再次为吕蒙加官进爵,任命吕蒙为左护军、虎威将军。每次战事,吕蒙作为帐中主将,他亲自冲出帐外,不避刀剑,冲锋在前,与敌相博,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吕蒙号令严明,言出必行。关羽北伐,吕蒙率军袭取荆州,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关羽部将傅士仁、糜芳归降东吴。吕蒙统兵入城,严令军中士兵不得私自拿走群众一针一线,违令者斩。不料,命令刚下达,适逢大雨,一位士兵担心淋湿身上的铠甲,随手取走一位老农家中的一顶斗笠。刚巧,这位士兵也是汝南人,跟吕蒙是同乡。吕蒙得报后,竟毫不讲情,下令将这位同乡士兵斩首示众。三军将士闻讯后,无不悚然,无不佩服吕蒙的治军之严。从此以后,吕蒙镇守的城池真正达到了道不拾遗的地步。
吕蒙善待同僚,仗义疏财。吕蒙以治军严明著称,但他并非铁面无私,不讲情面。吕蒙是一位讲原则讲感情、公私分明的将军,他十分爱戴同僚和士卒,处处为他人着想。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周瑜派东吴大将甘宁攻占彝陵,曹仁即派兵围困甘宁,情势危急。周瑜接到甘宁的告急文书,与众将商议救援对策。众将借口兵力太少而不能分兵驰援甘宁。吕蒙却力排众议,并主动请缨火速支援甘宁。吕蒙率军前往彝陵驰援甘宁时,算准曹仁军队败退的方向,事先让士卒伐木塞道,最后俘获了曹军的大批战马。然后与曹仁交战,杀伤其过半兵力。吕蒙回京后,再次得到孙权的提拔。彝陵之围顿解,甘宁获救。面对同僚陷于困境,吕蒙不顾兵少,不顾个人得失,勇于伸出援手,着实可嘉!
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三位将军一同战斗,三位将军不幸以身殉国。孙权想把三位将军的兵力并归吕蒙。吕蒙坚决反对,三次上书孙权。孙权这才作罢。吕蒙见三位将军的子女年幼,亲自挑选上好的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接受正规教育,并经常问寒问暖,悉心操办他们的大小事务。
我们知道,世上很多人走茶凉的事例。可是,吕蒙却不忘故友之情,把故友的子女视同己出,悉心关照,非常难得!我想,吕蒙如此仗义,三位将军若泉下有知,定会感动得流泪满面,庆幸生前结交了这种义气深重、肝胆相照的生死兄弟。
益州将领袭肃率众归附东吴。周瑜上表建议将袭肃全军归吕蒙节制。吕蒙却盛赞袭肃有胆识,且慕化远来,不宜夺其兵权。孙权见吕蒙说得有理,仍命袭肃统领其兵将,为东吴效力。按一般做法,袭肃率军来降,孙权夺其兵权,重新整编分化其军队也属正常现象。对某些将领来说,补充兵源,扩大自己的队伍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吕蒙不是首先考虑个人得失,而是从实际出发,着眼全局,从东吴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如此做法,境界之高,何人能及?
甘宁是东吴大将,作战勇敢,但脾气粗暴,动辄杀人。对此,吕蒙深为不满,孙权也很生气。可吕蒙考虑到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怜其勇武,向孙权上表,替甘宁求情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从了吕蒙的劝告,厚待甘宁。甘宁果然不负厚望,终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吴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吕蒙功勋卓著,官越做越大,并屡有封赏,奖励的金银财宝多得不可胜数,可吕蒙并不看重钱财。吕蒙升为南郡太守时,封为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推辞所赐的钱财和黄金。吕蒙临死之前,把孙权屡次赏赐的金银珠宝全部交给府库,命令在他身死之后,全部上交国家,并嘱咐其丧事务必简约,不可浪费钱财。吕蒙高风亮节,跟蜀汉诸葛亮、赵云极为相似,甚至高于他们,令人敬仰。
吕蒙韬略过人,见识卓绝。孙权刚刚执掌江东大权时,考虑到一些小将兵少而费用不足,打算合并一些军队。那时吕蒙为将不久,队伍较小,也在合并之列。吕蒙得到准确的消息后,暗中借钱购买一大批红色衣服和绑腿,重新把部队装扮一新。孙权在检阅军队时,发现吕蒙的军队精神抖擞,气势高昂,装束与众不同,大为高兴,不但没有撤并他的番号,反而另外增加他的兵源。从这一则事件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有积极进取心的少年将军,谋略非同寻常。
吕蒙的远见卓识在以下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赤壁大战后,吕蒙建议孙权在濡须口建立船坞,把防御敌人的准备工作做足做细。有大将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如此必然花费政府巨额钱财,并且,谁也不敢保证曹操的进攻路线是否选在濡须。孙权力排众议,采纳吕蒙的建议。后来,曹操果然再次挥师发动对东吴的强大攻势,由于吕蒙事先在濡须口做好了对付敌人的万全之策,万把强弩痛击曹军。曹操讨不到丝毫便宜,进退不得,不得不引兵北归。
刘备跟孙权在争夺荆州时,进入到了白炽化阶段,异常凶险激烈。吕蒙奉孙权之命向西攻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长沙、桂阳两郡收到吕蒙的文书后,望风而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顽抗到底。孙权见吕蒙难取零陵,令吕蒙撤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吕蒙眼见零陵即将拿下,后退可惜,他并没有遵令撤兵。为了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目的,吕蒙派遣郝普的同乡邓玄之进入零陵,劝说郝普归降。在邓玄之的软硬劝说下,郝普考虑再三,认为自己孤立无援,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守住零陵。于是,他不得不竖起白旗,归降吕蒙。
赤壁大战后,曹操惨败,一时无暇南顾,而刘备却占据荆州不还,其帐下虎将关羽更是蔑视东吴,视东吴如草芥。荆州对孙权而言,是一块心病,难于收回。吕蒙此前的都督周瑜、鲁肃,虽然精通兵法,谋略过人,但他们面对刘备、关羽,想尽种种办法,均无法收回荆州。孙权只得远望荆州,露出无限留恋的眼神。鲁肃死后,兵马大权交付到吕蒙的手上。吕蒙审时度势,完全否定了鲁肃面对刘备、关羽时忍气吞声的做法,极力劝说孙权拿下关羽,占据荆州,清除威胁。
在战略上,吕蒙这样劝说孙权:“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心腹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孙权非常信服吕蒙的建议,让吕蒙全权负责谋取荆州的事宜。
在战术上,为了起到麻痹关羽的作用,吕蒙假意上书孙权说:“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吕蒙像长了一只千里眼,料敌如神,判断准确,后来战事进展顺利,跟他战前分析判断推演的一模一样。关羽被吕蒙一路牵着鼻子走,最后兵败麦城。
关羽是一员虎熊之将,一生斩杀无数成名英雄好汉。他镇守荆州期间,蔑视东吴,辱骂孙权是吴狗。北伐期间,他水淹七军,大破魏军,生擒于禁,捉杀庞德,名满天下。可是,关羽最终败在吕蒙的手下,他那柄闪着寒光斩将无数粘满鲜血的青龙刀斜倒在路旁,他那匹疾如狂风般的赤免马再也无力站起。
可以想象,关羽狼狈败走麦城,被东吴兵将生擒活捉时的心情有多么沮丧和痛苦!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家最高上乘境界。吕蒙智取荆州,兵不血刃,实在是高明之举。要知道,这是吕蒙在两个鸡蛋上跳舞,他在曹操与刘备面前周旋,凶险之至,一着不慎,可能会满盘皆输。可吕蒙仗着过人的胆识,超人的智慧, 拿下关羽,夺取荆州。吕蒙的这份功劳,完全可以跟他的老上司周瑜和鲁肃媲美,他的智慧甚至超越了这两位前辈。这也是吕蒙毕生中最为经典最为辉煌的一战,无可争议地载入史册,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吕蒙从善如流,好学成才。孙权非常看好吕蒙,他一直关注吕蒙的成长,希望吕蒙为东吴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次,孙权语重声长地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推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不少官员,总是喜欢呆在麻将桌边,或混迹娱乐场所,公款买醉,寻欢作乐,而推说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建议,开始认真学习。吕蒙所读过的书目,超过了当时的老学者,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终于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将帅,成就一段读书成才的千古佳话。
周瑜病死后,鲁肃接掌帅印。鲁肃到陆口,途经吕蒙驻地。鲁肃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心里轻视他。有人提醒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鲁肃见了吕蒙,吕蒙不客气地向他请教:“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仓猝之间,鲁肃回答说:“临时施宜。”吕蒙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于是,吕蒙详尽地分析当时的利害,给鲁肃献上了五条应对关羽的计策。
鲁肃听后,大惊,越席而起,走到吕蒙的身边,和蔼可亲地拍着其背,由衷地赞叹说:“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鲁肃还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通过这段对话,鲁肃打心眼里喜欢吕蒙,完全被吕蒙的才华折服,对吕蒙刮目相看。从那以后,鲁肃从此跟吕蒙结为好友,交往非常密切。这是吕蒙经过学习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将的佳话。
将与帅之间的差别明显,将一般只统领一支队伍,听从上级的命令,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取得局部战役的胜利即可。而帅则在于统筹全盘,具有全局的战略观念,为取得最终胜利而制定决策。应该说,通过虚心学习,吕蒙终于完成了从将才过渡到帅才的华丽转身,实属难得。
孙权对吕蒙极为器重。吕蒙多年征战在外,身患旧疾无数。晚年,吕蒙重病缠身,孙权亲自把他接到自己居住的内殿,悬赏一千斤黄金,招募名医为吕蒙治病。“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夜不能寐……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这段话虽短,却描写了孙权对吕蒙的极度关爱之情和关切之状。
吕蒙年四十二,病逝于孙权所住的内殿。孙权哀伤不己。吕蒙得主如此,死有何憾?
当我们全面了解吕蒙的为人处世及谋略时,我们完全明白,吕蒙为什么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荆州,擒杀骄傲不可一世的关羽。吕蒙不是靠运气吃饭的,他是靠真本事从底层做起,然后一步步迈上成功的顶峰。
我认为,关羽栽倒在吕蒙的手上,一点也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