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洪水
如果我們把在澳洲和美洲發生的生物大滅絕, 合起來計算, 再加上智人在亞非大陸擴張時造成的小規模物種滅絕(包括其他人屬物種的絕跡), 還有遠古採集者來到偏遠島嶼(如古巴)帶來的物種滅絕, 可能的結論只有一個 :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 正是整個動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場生態浩劫。其中受創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動物。
在認知革命發生的時候, 地球上大約有200屬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而等到農業革命的時候、只剩下大約100屬。換句話說, 甚至遠在人類還沒有發明輪子、文字和鐵器之前, 智人就已經讓全球大約一半的大型獸 , 魂歸西天、就此滅絕 。
而在農業革命之後, 這種生態浩劫還要經過無數次小規模的重演。在一座又一座島嶼上發掘的考古證據, 都看到同一齣悲劇一再上演。在這齣劇的第一幕, 舞臺上總是遍布豐富多樣的大型動物族群, 並沒有任何人類的足跡。第二幕, 我們看到一具人骨、一根矛頭、或是一塊陶片, 告訴我們智人已來到此地。劇情很快來到第三幕, 舞臺中心只剩下人類的男男女女, 而多數的大型動物、以及許多小型動物, 都已經黯然退場。
距離東非大陸約四百公里, 有一座大島: 馬達加斯加。這裡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島上的物種經過數百萬年的隔離, 展現獨一無二的風貌, 像是象鳥, 高三公尺、重約半噸而無法飛翔, 這是全球最大的鳥類, 另外還有巨狐猴,這是全球最大的靈長類。但是在大約一千五百年前,象鳥、巨狐猴、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上多數的大型動物都突然消失, 而這正是人類第一次踏上馬達加斯加的時間。
在太平洋西側, 大約在西元前1500年開始了一波物種滅絕的浪潮, 當時源自臺灣的玻里尼西亞農人, 開始移居到所羅門群島、斐濟和新喀里多尼亞, 直接或間接造成數以百計的鳥類、昆蟲、蝸牛和其他物種的滅絕。自此, 這股生物滅絕的浪潮又逐漸向東、向南、向北襲捲, 侵入太平洋的心臟地帶, 種種特殊的動物群慘遭毒手, 受害地區包括薩摩亞和東加 ( 西元前1200年)、馬奎薩斯群島 (西元1年 )、復活節島、庫克群島、夏威夷 (西元500年) , 最後來到紐西蘭(西元1200年)。
在大西洋、印度洋、北極海和地中海星羅棋布的數千座島嶼, 幾乎無一倖免, 都慘遭類似的生態浩劫。甚至在最小的島嶼上, 考古學家都發現曾有鳥類、昆蟲和蝸牛在那裡生活了無數世代, 但在人類第一次出現後, 也消失無蹤。只有極少數極度偏遠的島嶼, 直到現代才被人類發現, 於是島上的動物群還能完好倖存。其中一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加拉巴哥群島 ( Galapagos Islands ), 在十九世紀前仍無人居住, 因而保持了獨特的動物群; 他們的巨龜也像古代的雙門齒獸一樣, 完全不知道要畏懼人類。
孤單的諾亞方舟
第一波的滅絕浪潮是由於採集者的擴張, 接下來的第二次滅絕浪潮, 則是因為農民的擴張。從這些教訓, 讓我們得以從一個重要觀點來看待今日的第三波滅絕浪潮 : 由工業活動造成的物種滅絕。有些環保人士聲稱, 我們的祖先總是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可別真的這麼相信。早在工業革命之前, 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動植物絕種的元凶。人類可以說穩坐「生物學有史以來最致命物種」的寶座。
或許, 如果有更多人瞭解了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 就不會對現在所處的第三波浪潮如此漠不關心。如果我們知道自己這個物種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 或許就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倖存的物種。這一點對於海洋中的大型生物來說, 更是重要。與陸地的大型動物相較 , 大型海洋生物受到認知革命和農業革命的影響相對較小 。 然而, 由於工業汙染和過度濫用海洋資源, 許多大型海洋生物已經瀕臨滅絕。局勢再這樣發展下去, 很快鯨 、 鯊 、 鮪魚和海豚也會走上和雙門齒獸、地懶、長毛象一樣滅絕的道路。對全世界所有大型動物來說、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倖存者, 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 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做為你我盤中佳餚的家禽家畜 。
.............................
摘錄自《Sapiens: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第四章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翻譯 林俊宏
《動物解放》免費有聲書,喜馬拉雅FM,配音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