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一定要带孩子去好的大学看看。
就算是家庭成员间的旅游,就算是旅行在外的一个景点,就算是一个路途中的坐标。一定要让孩子去看看当地著名的大学,让他们知道好的大学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为了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一颗能够,在一瞬间让整个孩子震撼和萌发努力前行的根苗。
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然后去高中,去大学看看。在这个时候,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对世界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渴望了解这个社会的变化。初中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开始起步的阶段。作为家长有时候光让学生努力,但是学生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家长这些简单的语言要求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有时候实在是太过遥远。在学生心中是,大学在哪里我不知道,那还离我很远,我只是知道我附近比较好的高中,上了高中就好,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梦开始的地方,就是起航的方向。让一个初中学生去梦想大学,除非他们亲眼看见过,要不然任何的讲解和说明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大学都是不一样的。听老师和家长讲述那遥远的大学,在学生心中总是隔着一层道不清,说不明的面纱。
远到说多了,学生就会感觉,高中和大学就是一个说辞,并没有实质的东西。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目标,一个可以达到了理想。可是时间和学习的压力,会让学生对于梦想和未来越来越模糊,在大城市里的学生,这样的感受还不深,因为每天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就已经向这些学生展现了社会的进步和繁华,也让他们更加明白大学意味着什么。
可是对于小城市,小乡镇,当地没有大学的初中生来说,大学是什么?大学意味着什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有些学生心中的映像已开始模糊。没有看过大学的初中学生,心中的大学永远都是一张白纸,想象里的东西与现实总是有区别的。不要让学生心中对于大学知识殿堂追求的热情,泯灭在萌芽里,心中有梦想,未来可期待。并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大学并不遥远,路就在他们的脚下。
现在让学生在假期空闲的时间里,去外面看看不同的世界,通过他们自己的对比,明白现在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古代学子为了提高自己的学识,到处去游学。通过与名师,有学问的人交流和听席提高自己的学问。那个时候的交通和出行是多么的不方便,可是依然有多少学子不停的向外奔走,去需求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追求和探索永远从行动开始,前行才能吗迈开第一步。
人的路走多了,见的世面广了,所追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从小乡村,小县城到周边的城市,从三四线城市又来到一二线城市。跨省出国,留学,回归,创业。见识的多少,决定了学生的眼界和看问题的方向。现在与以前相比,在交通出行方面快捷了许多,高铁,班车,自驾游等多种出行途径,都能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去到想要去的大学看看,去感受一下别具一格的大学氛围,通过看看大学校园,宿舍,食堂,图书馆等等大学校园内的不同地方,去进行比较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看,自己未来可以去到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通过看,听,想,感受,去理解自己心里属于大学里的东西。
初中阶段越早看到自己心中的大学,看到的大学越多,感受和比较的角度越是不一样,对于很多学生的影响越是强烈,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大。有些源于学生内在的动力,需要外界来影响和激发。想想我们自己第一次到大学报到的场景,如果当初我们有机会,在我们自己读初中的时候,看到不一样的大学,我们自己会不会有更加大的动力继续不断前行,挑战更加高远的自己。而现在对于自己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试一试
所以笔者认为: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尽早的去大学看看,去体会大学的人文气息,提前感悟不同人生阶段的绚丽多彩,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大学报有更加大的期待。使学生们知道远方还有更加多的精彩,值得自己在初中阶段更加的努力学习。让他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的富有色彩。
初中只是学生人生当中的起步阶段,让学生明白远方还有更加大的梦想在等着他们去探寻。给自己心中大学画上色彩,让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梦,也是能够用手触碰的,需要做的只是在初中学习阶段,付出更加多的努力,为自己心中的大学做好足够的准备。追求心中的大学,就是需要从初中阶段的脚下开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