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分享嘉宾
来自四大行行长在不惑之年转战保险业
他的那封“网红”辞职信引发社会各界产生共鸣!
辞职信
岁首请辞,或属不敬,但思索良久,斟酌再三,终决意就此辞去,另就他途,期与准许。
我今年四十四岁,1994年入行至今恰好二十二年,此生一半时光都在中国银行这个大家庭度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与中国银行息息相关。二十二年里,无数领导、前辈、师长对我无微不至关爱有加,待我如父兄,视我若子弟,每每念及,感激涕零。
二十二年里,我从一个懵懂阳光的青涩少年,已步入华发初生的不惑之年,从白纸般的新人逐步成长为中层管理者,从基层机构负责人、省行部门主管、县支行行长到二级分行行长,从毛遂自荐奔赴千里之外筹建县支行、危乱时远戍和田边陲、到驻村扶贫维稳“访惠聚”,经历也算丰富,业绩或可圈点。按通常的视角,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位置,还有很多事可以做,应该有个不错的未来。我几乎能看到不远的将来可以调回分行,或者去其他的二级分行工作,职级应该还能再上个台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再有所成,然后熬到退休,安享晚年生活。我甚至可以想到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时,追悼会上的悼词大概是怎么写的。
只是,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年亦为夭,如此按部就班的人生,却不是我想要的。我自诩一介书生,清净而迂腐,不善弄权阿谀之经营,不喜觥筹交错之纷扰,自嘲是好高鹜远、异想天开之人,最怕一生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是平凡可贵。更怕终老之时,每日躺在病塌上为自己当初没有勇气付诸行动而抱憾终身。
进入不惑之年也开始了新的修行期,在专业方面我较为系统地研究经营与销售之道,较为系统地思考传统商业银行现状及未来,在几乎没有网络的地方持续关注互联网并开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逻辑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学会了跳出金融业来思考,开始学会了从“道”的层面重新理解和认识金融业,开始窥探到传统金融业走出困境的方法。特别是在接触互联网思维之后,突然发现“这几乎是另外一个世界,不是我积累了多年的知识和逻辑可以解释的。而它,毫无疑问在渗透进我习惯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开始有一种恐惧。世界正在翻页,而如果我不够好奇和好学,我会像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似乎看见的还是那样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无关”。
随着修行的深入,最大的收获却得益于时常困扰我的失眠。感谢失眠,让我在辗转反侧之余,有机会屏蔽浮噪之声去静心思考。一个人生近半的男人长期彻夜思考的结果,却是重新发现了不止于独善其身的初心,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中年的心智、青年的活力、少年的幻想和童年的好奇”,这是比“饭碗”更高一些的追求,这大约就是叫做“情怀”的事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东西之一,这或许才是我想要的样子。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名草根也能有所作为而无需拘泥于传统体制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可以在生命的后半段重启人生的时代。毕竟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现在做决定重启人生或许还来得及。44岁虽然没有了24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5了。其实,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近两年,如何赡养老父亲一直是我的心结。但在去年他的晚年生活开始有了质的改善,使我有可能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这是几乎可以毫无牵挂放手一搏的五年,而这也许是我生命中最后的一个“黄金五年”,更是我重启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我要牢牢地抓住它。
辞职不是“辞”的事,也不是“职”的事,更不是情谊和忠诚的事,它只是对人生的选择;转行不是“转”的事,也不是“行”的事,更不是对现在的否定和放弃,它只是对未来的追求。
我家夫人曾说:“原本希望你当个闲散的王爷,谁知偏要做个革命党”。毕竟在不惑之年,以归零之心转行,需要从头再来的勇气,需要凤凰涅槃的决心。感谢保险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让我在未来的路上可以“有恃无恐”,让我在征途中除了勇气和智慧之剑,还紧紧握着坚固的盾牌。
离开的人也许比留下的人更懂得珍惜和怀念。清山不改,祝中行蒸蒸日上;绿水长流,愿新疆繁荣富强。
张桓
二0一六年二月十三日于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