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好在听一首歌,15岁的男孩写给自己学校的歌曲,听完耳边全是伴奏里温柔舒缓的钢琴声,还有正值少年的清亮嗓音,唱着那些他们正有而我们已经路过的时光。这两天翻看诗歌杂志,一位90后的诗人说,我们这个年纪,烦恼就像落在身上的雪,化了,什么痕迹也不会留下。它们来得轻盈,走得,也不会太沉重。记得歌词里正好也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故事不老,我们的青春不散,不需告别,也无须伤感。
年少的分别,大家无需为此过多伤感,虽然暂时远离,那片天空依然记得我们曾上演的喜怒哀乐。但是即便如此,为何我们总是如此轻易地被这样的句子打动呢?明明是这样简单的旋律和吟唱,一遍遍停下来,却隐隐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辛弃疾那句著名的词句:“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细想一下当初同友人学业的那些“爱恨情仇”,倒是当真如此。其实谁又不知道呢?那些不必要的伤春悲秋,就算真的明了会成为往后自己的自嘲之一,也是仍旧无法避免的吧。所以,如今即便已经懂得了这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却依旧饮鸩止渴地为这样的“回忆杀”献上几滴眼泪。
其实想来,这样的轻愁,淡如烟云,轻如柳絮,为我们平淡无奇的少年时光填上一笔,倒也未尝不可。它来,便让它来,我伤感却不遗憾。它走,我便拍拍衣襟继续赶路。
远离校园的人,正准备远离的人,面对曾经走过无数遍的校道,堆满书籍却再也找不到自己名字的课桌,铺满青涩笑颜的毕业照,心里哪里又不会突然涌起一股不可道明的情绪呢?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啊,其实想来,对于我们来说,校园就是我们另一个家了。就像小时候我们会在父母呵斥的时候毫无顾忌的大声哭泣一样,对于这个“家”,我们虽然曾经有过无数次的怨怼,但对它的牵挂也一直都在。
即使终将与它渐行渐远,但我仍旧记得,那些在课堂上偷偷叠的,又小心翼翼收在漂亮纸盒里的漂亮千纸鹤;那些在烦闷的夏日下午,皱着眉头趴在课桌上划得满满的草稿纸;那些躲在深夜的台灯下,撑着眼皮背下的课文。我记得初中学校的梧桐小道,我最爱十月它叶子慢慢爬满锈迹的样子;我记得高中的香樟树,每到春天便会有声势浩大的凋零;我记得那些满了又空了的课桌和教室,桌椅上现在还遗留着当初我刻下的印记。
那是我们永远的校园情怀,如此看来,这样寄托于某段旋律,某句歌词的小小愁绪也是不算什么了。对于它们,终究也只是怀念罢了。我们彼此都明白,即便无奈不舍,我们也依旧要继续往前走。那些拍拍肩膀说声再见就真的不再见的人,就是那些路过无痕的雪,慢慢地在我们的回忆中融化成空白。
青春不散,其实青春哪里能不散呢?不散的,只是我们不愿放下的对过去的缅怀和思念。
我们怀念的,只是那些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光罢了。怀念过后,依然要清扫心情,继续在与它背道而驰的路上奋力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