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著名小说,之前看到好多人推荐过这本书,一直没机会看,元旦放假在家终于看了这本书。
在看之前,也大概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本是一个证券经纪人,年过四十,突然抛妻弃子,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改行画画。一度穷困潦倒到差点病死,斯特罗伊夫热情的帮助他,把他接回家好好照顾,他却恩将仇报抢了朋友的妻子布兰奇,挤占了朋友的住所,后来又抛弃了布兰奇,最后导致布兰奇服草酸自杀。而他对此事毫无愧色。
虽然斯特里克德死后成为了一个名动一时的大画家,但在没有完整的看完此书时,我在心里是非常鄙视这个人的,一个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不应该伤害别人来成全自己。
可是当我认真的看下去后,却是深深受到震撼。
他为达目的不仅牺牲别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他或许是一个讨厌的人,但谁都不能否认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02
斯特里克德抛妻弃子,但是他并没有逍遥快活,他生活窘迫,忍受饥饿和病痛,一心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创作上的突破。他不是一个沉湎声色的人,他拒绝了爱情和家庭,拒绝物质和欲望,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即便沦落为流浪汉,靠舍粥救济过日子,斯特里克德潦倒却不落魄,完全是在依靠灵魂支撑着生活,这种态度不管他做的是什么事情,都实实在在是令人感动的。
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是完完全全的不在乎,他似乎抛弃了一切道德伦理,用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叫“鬼迷了心窍”。可是他自己有时候也很痛苦,他“管不住自己”,书中形容这叫“上帝捕捉人的方式”,是一种皈依,上帝用不折不挠的灵敏度对一些人穷追不舍,最终彻底征服。
很多人似乎对这种狂热不可理解,可是想想,在我们年少时,有没有对一件事情特别痴迷的?即便没有,恋爱总有过吧,有没有热烈的爱过一个人?有没有过那种“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滋味?有没有过为了TA背叛全世界也在所不惜的决绝?或许我们只是一瞬间有过那种冲动,或许我们只是没有勇气抛弃一切去实现,而斯特里克德却持久的痴迷,并去追求实施了。
03
书名取为《月亮与六便士》,很多人理解为天上的月亮代表心中的理想,而六便士则代表俗世的生活。大部分人都屈从于六便士的现实,早已经忘了去仰望天空清明的月亮,斯特里克德却放弃了俗世安稳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
其实不止是他,书中的布兰奇也是这样的,背叛一心一意爱她的丈夫只为了追求爱情,哪怕斯特里克德对她只是利用,她仍然愿意为他背叛全世界,连生命也不要了。所有飞蛾扑火的事情,似乎都不能够被世人理解。她和斯特里克德是同类,他们都是被理想摄了魂魄的人。
小说的后半段也提到过一位医生亚伯拉罕,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放弃一切,到一个小岛上做医生,世人皆不理解,可是他只是顺从了自己的心。就像书中所说:有些人生来就生错了地方,偶然事件把他们抛进了特定环境中,但是他们总是怀有一种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乡愁。我又想起了三毛,谁能理解撒哈拉那个不毛之地,却是让她有着前世乡愁的地方?
04
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每隔十年龙木岛主就会派人到江湖上请各派掌门人到侠客岛喝八宝粥,而被请去侠客岛喝八宝粥的人,三十年来竟没有一个人能够返回中原。侠客岛之行已经被江湖上视为死亡之旅,大家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妖魔鬼怪,可是事实上却是侠客岛上有各种武功秘籍,所有去那里的人皆为武痴,不过是在那里研习武艺,沉溺其中、不思故乡罢了。
一个人干了众人意料之外、不能理解的事情,也如同被上帝请去喝“八宝粥”,他们在“侠客岛”留恋往返、乐不思蜀。
斯特里克德的绘画的道路上像一个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香客,四处流浪游历,最后他终于在一座远离文明的小岛上找到了归宿,纠缠他大半生的心魔终于被驱除了。那里是他的创作天堂,他在那里创造了一个色彩斑澜的世界。虽然直到死后他的画作才在巴黎走红,但是他在意的哪里是那些虚名呢?他的灵魂最终得到救赎,他已得到圆满。
05
有时候我们也会羡慕那种为达理想不顾一切的炽热,可是有几个人又愿意那样抛弃一切去追寻一件虚无飘渺的事情?人人都欣赏黛玉的敢爱敢恨、率性而为,可是现实中却都不自觉的做了圆滑世故的宝钗,我们大多数人都为了和这个世道和睦途相处而做出让步。
或许我们都曾想抬头去够天上的月亮,后来却都学会去埋头捡地上的几个便士。
由于作者的哲学背景,这本书有对人性最深刻的分析,也有对爱情最真实的描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读完让你不自觉的深思:月亮重要?还是六便士重要?
三毛说:“命运的悲剧不如说是性格的悲剧。”是的,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即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