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穷爸爸富爸爸》,就让我不停的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好的文章是让人思考反省自己。而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就这一点来讲,我很喜欢这本书。
第一点,不要被欲望和贪婪控制。
我们为什么要去工作,是为了钱?为了安全感?为了合群?拿着工资,却每个月都不够花?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但你学会不再为钱而工作的时候,你才能弄清楚财富的本质。不为拿钱而工作的时候想你能看到这份工作的潜力,危机和不足之处。为了钱,就会下意识的委屈自己。抱怨老板,抱怨同事,其实没有必要。现在的生活成本非常的低,只要没有特别大的欲望,完全能可以断舍离一段时间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第二点,寻找需求,而不是寻找赚钱。
大家需要看书是需求,需要吃饭是需求,需要精神娱乐。
有些人盲目的选择行业,一辈子兢兢业业,不敢休息。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创业,是因为发现了需求还是拥有了更有安全感,是真的发现盈利方式还是仅仅因为在本行业里呆的比较安心,虽然不至于财富增长,但是也不至于亏损。
第三点,当我们不为财富控制的时候,才能看见本心。
有钱的时候,到处去玩,买贵价物品。没钱的时候,节衣缩食。是真的喜欢购物吗?是真的喜欢旅游吗?是真的喜欢化妆吗?还是仅仅因为周围的人这样做,才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些都是需要反省的问题。
很多人强调技能变现,写作是技能变现,音乐是技能变现,自媒体是技能变现。可是前提是你非常精通,浑浑噩噩的随大流,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吗?如果没有花费精力和热爱,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吗?
第四点,终点是路而不是钱。
你找到那条路,你就找到了钥匙。如果重点是钱,得到钱以后,是不是还需要忍受工作?忍受贪婪?
第五点,资产和负债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什么是资产?房子?车子?买的各种东西?奢侈品?在这本书里,告诉我,资产是可以赚钱的东西,而负债是需要投钱的东西。以这样的方法分类,房子是负债,车子是负债(如果需要按时还款),每个月衣食住行,都是负债,因为并不能得到收益。这打破的我的信仰,毕竟我之前心心念念买房。真的需要买房吗?还是需要投资?在这本书里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美国人也爱买房,认为房产是安全感的来源。而且信用卡债务非常普遍。
因此给大家提出警醒,信用卡是负债,谨慎使用。
第六点 行动力
确定自己的爱好,花钱报班是有必要的,不要储存知识,而是输出知识。今天上完课,明天需要立刻付出行动去执行。失败很正常,但是要确保收益大于失败。看了这么多的书,成功总是相似,失败总是各有不同。
这些都是我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与君共勉。作为一个内容输出者,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引起思考,而不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