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1

诗人和探险家带你看历史——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按朝代来分,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从诗歌主题来看就更多了,我们学习过的有送别诗、田园诗、山水诗、思乡诗、哲理诗等,而这一课的三首诗歌使我们又了解到中国古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边塞诗。

一、边塞诗人与边塞诗

“边塞”指的是国家边疆的要塞地区。在古代,“玉门关”“阳关”是我国重要的边关要塞。汉朝与匈奴,唐朝与吐蕃都进行了连年不断的战争,大量的英雄将士长年戍边,保家卫国。懂诗文的戍边将士们写下了许多诗歌,有的描写边塞壮阔奇异的风光,有的反映戍边军士的艰苦生活,有的抒发个人情感抱负,这一类诗歌就被称为“边塞诗”。

杨炯在《从军行》一诗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意思是宁愿在军队中做一个小小的百夫长,也不想在书房里做一个守着笔砚的书生。唐宋时期,不少文人也“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施展抱负,因而涌现出一大批“边塞诗人”,比如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首他们的作品吧!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想到自己在长安的亲人,就忍不住地流泪。没想到,在路上竟然碰见一个回京述职的老朋友,两个人连忙停住马交谈起来。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能请朋友帮自己给家里捎个平安的口信了!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也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曾经写了描写边塞生活和风光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青海湖上乌云密布,把连绵的雪山也变得暗淡了,战士们在塞外孤城战斗,与远隔千里的玉门雄关遥遥相望。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戍边将士们身经百战,频繁的战斗把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而他们发誓要与敌人战斗到底,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他也写过非常优秀的边塞诗,诗中佳句名垂千古,甚至成了边塞诗的代表。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塞上风景图。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任命王维为监察御史,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呢?表面上是让王维出塞慰问边疆将士、查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了朝廷,有点儿“发配边疆”的意思。王维的心情当然不是很好,从长安到边塞的万里行程,王维只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十个字就轻轻带过,然而当他来到塞上,立即就被奇异壮丽的边塞风光深深吸引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望无际的荒凉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股烽烟显得格外醒目,而那长长的黄河静静地、缓慢地流淌着,河上那一轮西沉的落日显得又大又圆。“直”和“圆”可谓点睛之笔,准确地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景象,又将诗人孤独的心情融进了这广阔的边塞风光之中。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象被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这一句也成为边塞诗流传最广的诗句。

二、陆放翁,宋朝最高产的诗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南宋时期,原本属于宋朝的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之手。然而南宋朝廷的统治者却昏庸懒政,醉生梦死,一直未能收复中原领土。写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已近古稀之年,他惦念着受到金国暴政统治的中原人民,期盼着宋朝能够早日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宋朝是个文豪辈出的朝代,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就有苏轼、辛弃疾、杨万里、范仲淹、李清照、欧阳修……他们的诗作或豪放或婉约,风格各异,艺术水平都很高,这些诗人的生平故事也是一个比一个传奇。然而,让你想不到的是,宋代所有的诗人都在同一个方面输给了陆游,那就是——写诗的数量。

据说,陆游在四十岁以前就创作了大约一万八千首诗,而陆游活了八十多岁,前半辈子就写了将近两万首诗,后半辈子随便动动笔,就可荣获“宋代作诗最多的诗人”桂冠了。

写诗写得多,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嘛。清朝的乾隆皇帝特别爱写诗,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要知道,《全唐诗》里收录的所有唐代诗歌加起来也才四万八千多首,乾隆以一人之力便写出了一个朝代的诗歌数量。可惜的是,我们好像从来没听过乾隆的哪首诗歌被人传诵,这是因为他写的诗虽然数量多,但质量却有点儿“水”,大多数诗都像顺口溜。

陆游写诗不仅写得多,而且写得好。陆游留存于世的诗歌有九千多首,大部分都属上乘之作。在宋朝,陆游是公认的一流诗人,高官们经常向他“不耻下问”,请教他怎么写诗作文。南宋的皇帝也经常诵读陆游的诗句,赏识他的才华,提拔他做官。然而,陆游的志向并不是做一个成功的诗人,而是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与来自北方的金国侵略者作战,帮助国家收复沦陷的山河。他曾经满怀壮志地走上抗金前线,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可是,面对金国的侵犯,南宋统治者和掌权大臣却决定与金国议和,陆游也受到主和派官员和皇帝的排斥。陆游想成为上战场杀敌的武将,但朝廷却偏偏让他当编史书的文官。

五十岁那年,陆游被朝廷任命到成都当一个闲差,正好,他的好朋友范成大也来了,还是他的上司(范成大就是我们本学期第一课里《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老友相聚,又没有太多政务,于是经常一起品酒赏花,写诗填词。陆游抗金报国的心愿无法实现,更是常常借酒消愁,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有时候甚至忘记去衙门上班。这引来了官场同事们的非议,说他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还给他起了个“陆颓放”的绰号。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了。

放翁,放翁,看似放荡不羁的名字背后,隐藏了多少壮志难酬的辛酸和无奈,大概也只有诗人自己才知道吧!

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与楼兰古城的发现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边关要塞,就是塞外了。古时候,玉门关以西被称为“西域”,是现在新疆所在的地方。

在我们的印象中,新疆是一个遥远又美丽的地方,人烟稀少,幅员辽阔,占据了中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那里有沙漠,有骆驼,有神秘的天山、美丽的喀纳斯湖、无边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香甜可口的哈密瓜和葡萄。

汉朝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古代丝绸之路,从那时起,住在中原的汉民族才获知,在玉门关以西的地方还有着非常广阔的世界,有很多自己未曾听说的国家和民族,简直是一片“新大陆”。通过“丝绸之路”,西域一度成为一个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地方。

汉唐时期,西域曾经有很多国家,比如楼兰、且末、精绝、于阗、大宛、莎车、疏勒、龟兹、车师等,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中有一些成了汉唐的藩属国,有一些却很早就消亡了,比如楼兰古国、精绝古国,它们富有神秘色彩的历史和文化也被掩埋在了沙漠中。

直到19世纪末,一位叫斯文·赫定的瑞典青年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古国,他在中国新疆进行了十几年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考古成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重新发现了消失1500多年的楼兰古国。

1900年3月,斯文·赫定带着他的探险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罗布泊一带进行科学考察。这一天,探险队正在寻找水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能打出淡水的地方,却发现整个探险队唯一的铁铲丢失了,于是一名向导就沿着来路回去寻找铁铲。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名向导在寻找铁铲的路上遇上了沙暴,狂风和沙尘使他迷失了方向。也许是不幸之中的幸运,沙暴过后,这个小伙子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些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小伙子找到了回去的路,并把他的惊奇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经过科学考察和史料考证,这座古城就是被沙漠掩埋了1500多年的楼兰古国遗址。斯文·赫定带领探险队,在楼兰遗址发现了许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包括许多汉文、佉卢文木简,丝毛织品,木雕饰件,钱币,陶片。

楼兰古国是西域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小国家,兴起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楼兰文明曾经盛极一时,文化经济都十分繁荣。在公元500年左右的时候,楼兰古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更令人迷惑的是,与楼兰古国同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地区曾经还存在许多国家,它们都在公元500年前后消失在了茫茫沙海之中。楼兰古城的出土堪称一个惊世发现,各国的探险队都对楼兰遗址趋之若鹜。然而,一直到今天,楼兰文明的消失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四、考古学家离不开的“碳钟”

我们到博物馆去,会看到许多古代文物被整齐地陈列在展柜中,每件文物下面都有一个小标签,就像它的“身份证”,上面详细地写着文物的“姓名”“籍贯”和它的“生日”。有了这些信息,我们逛博物馆的时候才不会糊里糊涂。啊,原来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已经6000多年了;原来这就是商代的“后母戊大方鼎”,它距今也有3000多年了。这两件文物,分别是1955年和1939年出土的。你有没有觉得这很神奇——考古学家是如何算出文物的“年龄”的呢?

如果我们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看一看手表就行了。而当考古学家发现了文物,会很快能知道文物的大约年代,因为,在文物的身体里,也藏着一只“时钟”,考古学家只要看上一看,就知道文物产生的时代了。文物体内的时钟,叫作“碳钟”。

问题来了,“碳钟”是什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碳钟”其实是对一种碳原子的称呼。碳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普遍存在于大气、地壳和所有生物中。而这种被称作“碳钟”的碳原子是碳-14原子,我们可以把它写作14C。

14C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来,宇宙空间中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射线,叫作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由宇宙中天体发出的高能粒子组成的。数百万年来,地球在太空中运行,一直受到宇宙射线的冲击,射线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跟空气中的分子发生撞击和变化,产生了很少量的14C。14C不稳定,它自身也具有放射性,在一定情况下14C会以射线的形式,释放一个中子,然后变成了别的原子。这样,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14C不断产生,由于自身的放射性,14C又不断减少。结果,大气层中的14C数量基本维持不变。

大气中的14C与氧气结合,形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开始了它在植物、动物、人体内的循环之旅。因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内都有14C。因为活的生物能够不断吸收养料,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生物体内的14C总是保持一定的含量。而生物一旦死去,体内的14C逐渐消失,又没有新的14C补充,它的含量就会越来越少。

而14C的减少遵循一个奇妙的时间规律:如果有100个14C,经过5730年,会有50个14C放出射线,变成别的原子,再过5730年,剩下的50个14C中,又会有25个14C放出射线,变成别的原子。也就是说,每隔5730年,14C的总数就会减少一半,完全像时钟一样守时。这个5730年,被科学家称为“半衰期”。

因此,考古学家用仪器测量出考古文物中的14C含量,然后与现在活的生物体体内的14C含量进行比较,就能够比较精确地知道文物的大致年代了。虽然这种时钟也有一定的误差,但比过去地质学家用地质年代来估计的方法要可靠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5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42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25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14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3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17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8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5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9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6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92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