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勤还是性本懒,从古至今被人们称为七宗罪之一的懒惰,确实需要仔细讨论一番。
百度百科对于“懒惰”一词的解释是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而从小到大,我们时常听到自己父母或者朋友用“你好懒”、“懒死了”、“你怎么这么懒”等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
比如,我们住了一个月的屋子“该”打扫了,但是我们从心里却不想“收拾”,这种情况就会被称之为“懒”,长此以往的暗示,我们时常也会觉得自己很”懒“,并把它归结为人的 “本性” 。然而,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推敲的问题。
还以收拾屋子为例,当我们在拒绝为收拾屋子付出体力行动时,大脑一定在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我们的大脑会调动一切细胞,为我们想出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比起收拾屋子,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从小都是父母收拾屋子,自己只要管好学习就好”“屋子也没那么乱,还可以再坚持几天”,你看仅仅是为了拒绝收拾屋子,我们的大脑就进行了大量的计算。
从生物学和物理学上来说,人是一个能量的聚集体。人为了生存必然会消耗身体机能,进行相当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获取生存资源,同时这些资源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又变成人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源,这一新陈代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勤快的过程,生命的能量从来都不甘于被压制,而是会倔强地要需求释放和表达。因此懒惰只是相对的,勤快才是一个顺应自然的过程。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嗷嗷待哺,虽然无法直接表达也无法直接通过劳动获得能量,那么他是如何向外界传递信号的呢,那就是哭,哭的过程本身也在消耗体力,那么这又算不算是一种勤快呢?
其实,大量的生活经验都表明,所谓的懒惰,只是表现在某些方面的懒惰,从能量守恒上来说,他们一定在某些方面更勤快一点。比如,在学习、工作上懒惰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他们在吃喝玩乐或者做爱方面,并不比其他人懒,甚至会更勤快一些。所以我们可以给懒惰一个准确的表达“选择性局部懒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将勤快叫做“选择性局部勤快”。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之初,性本勤。同时问题又产生了,我们如何能够利用这一人性,来实现我们更加积极的目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懒惰,其实是为了对抗权威(诸如父母、老师、上司),心理学家们曾经提出一个强制戒除麻将成瘾的计划,具体如下:四个麻将成瘾者被关在一幢小楼里,在这里,每天的任务,就是在“警察”的逼迫下打麻将,从早上起床开始一直到睡觉,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余时间全都在打麻将,四个人聊天的话题,也只能是麻将,同时四周的墙壁、床单、衣服、都印着麻将的图案,连吃的都是麻将形状的馒头、肉块。据乐观估计,这样两个月下来,这几个人看到或者听到麻将就会恶心,更别说打了。从此在打麻将这件事上,他们会从勤快变成了懒惰。
虽然这只是心理学的搞笑之谈,但其中却隐含着一个道理,在身体和心灵都自由的情形下,在一切方面,在一切时间,人们是自然地倾向于增加生活的范围和数量的。因此,增加生活的体验,勤在积极的事物,与自己和他人在心灵上和解,久久为功,自然会恢复到人性自然的状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