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发现,我与同事在同一个时间段买了同样的一本书。书名很平常,或许从外面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同事说,它是因为封面的设计而买了它。而我呢,其实是在微博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其中一个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正在服刑中,这本书是他的监狱文学的处女作。不知道为什么,直觉说他总能写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写书的作者所站的角度与平日里看的那些FBI相关的题材的作者不一样。就像《芝加哥论坛报》的评论所说的,千万别以为这是一部沉痛无比的忏悔录,相反,整本书充满着笑喷的黑色幽默。
在美国,如果谁进局子了,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有着硕士文凭的作者,带着他的智商学士和眼界,和因为谋杀而入狱的身份,带着他特有的眼光,讲述了他和他的狱友的故事。
监狱,对与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有着太多争议的地方。有人说,那是把坏人绳之以法,守护正义的地方;有人对那里趋之若鹜,宁可死也不进去;有人带着特有的颜色看待着这里面的人来人往…….可是,当你身处其中,当你看到一层层美丽的壳脱下来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呢?虚伪?真实?就像书中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位置负责——简而言之,大家谁也不比谁无辜。然而只有当你身陷牢笼时,感觉才会更痛苦。”所以,在里面还是在外面,看到的东西终究是不一样的。
02
作者在书中分别写了他的几个狱友的故事:给朋友画了一张监狱地图的“癫痫老莫”,在凯德拉克镇被一辆凯德拉克撞得七零八落的汤姆,喜欢和陌生人打电话的“我”,嫁妆怀孕了的“花生”真的有孕了,只想留住半个脑子的“亚瑟”,爱做各种梦的米基,被怀疑为了诈骗保险金而杀了女友的“臭小子”,偏爱天鹅的“克拉什”,擅长处理各种命案现场的“鲇鱼”……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人性,很多时候,人类的很多故事就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上演着。很多时候,其实都没有对错,事情的发生也就是一瞬之间,而不同的人生状态都是你对自己所处的位置的选择。
就拿“我”来说吧,当我每次到了可以和外界通电话的时候,我打电话的对象并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而是从黄页上找个电话号码,带着中彩票的心情等待着对方的接通。接通之后,和愿意与他交谈的人谈谈他们在监狱外的日子,哪怕只是倾听着背后的声音,也是有着些许的烟火气息。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样子,包括那些自己错过的日子,其实不是听他们讲故事,而是在倾听着他们身后的灵魂。
又比如偏爱天鹅的克拉什,看着天鹅被猎杀觉得可惜,可是他视乎对这种生物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所以他亲自给他们找了一个地方,把他们养起来。他养天鹅,是因为天鹅代表着忠诚和美丽,而这两样东西,正是他对人类心灰意冷的地方。以至于到最后,因为一只天鹅的死亡,人类便在为查明真相的情况,把他的天鹅猎杀了。那一刻的他,仿佛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当初车祸差点把他拦腰截断时,都不曾让他如此绝望过。
03
整本书看下来,虽说它有按着故事分段讲述,或者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有些地方看起来还是会觉得逻辑没那么清晰。但是在那种断断续续,随意的切入的描写中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一些心理变化。
就像人类对火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仿佛在它面前,我们更能敞开心扉。或许在火焰之中,我们更能看到自己生命尽头的样子,所以对于监狱中的人们来说,更多时候,我们的殴师渴望了却心事了。就像初中的毕业晚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清楚,那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人,过了这一晚就即将各奔东西了,也许到老也很难再相见。所以,我们有时候对于人生中那些充满仪式感的日子,我们总会特别强求想要圆满,其实是我们都在乎每一次这样的相聚,因为害怕少了一个人。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监狱,在一个让人觉得冰冷的地方。透过作者的文辞,我们知道,那样的一个地方,其实也是有着很多故事的发生。我么也透过这样的一本书,看懂了监狱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其实,在里面和在外面都一样,当你在一个充满怪物的圈子里,选择了美,你就选择了与众不同,从中你总是可以学到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