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2500Km
每个人都在奋不顾身,都在加倍努力,得过且过只会让你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成长路上,不要总想着何处有捷径,你只管向前跑。
记住,梦想不是空口无凭的大话,而是在寂静的奋斗里努力生长的果实。
凝飞早练晨读20211112家庭教育学习分享——儿童抑郁症的认识、识别与干预
一、儿童抑郁症
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美国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在10岁以前男女患病比例相似,以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渐增加接近男女比1∶2。
幼儿和儿童可能会由于家庭变故、宠物丢失或家人、朋友的离世而发生抑郁症。除表现为成年抑郁症常见的情绪低落,快感缺乏,言语活动减少,自我评价低外,儿童还表现为敏感、爱哭闹,易激惹,爱发脾气、焦躁不安、易受惊吓,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唉声叹气。
二、儿童抑郁症病因
1.遗传因素
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9.7%,自幼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同病率高达66.7%, 且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青少年受遗传因素影响大于儿童。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无关。对于家庭关系研究均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抑郁有较高的负相关。同伴关系差的小学生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小学生相比,更易患抑郁。抑郁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感受较低,未能发展有效的人际关系,认为自己人际交往无能,体验着焦虑和社会拒斥感。
4.应激生活事件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于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包括各种应激生活事件,如突发疾病、家庭变故。研究发现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临时接受寄养服务的学龄儿童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高,突然离开了原来的家庭、朋友、学校及对他们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压力,暂时显得情绪抑郁。
住院也易引发抑郁,原因可能是住院扰乱了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对他人敏感等,归属感受到威胁。住院期间,亲人的情绪变化也成为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抑郁和抑郁的反应,很容易被儿童从关系密切的成人,特别是父母那里学习和模仿。
三、儿童抑郁症的行为问题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问题,表现在易怒冲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厌学、逃学、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不服从管教,不守纪律、对抗、学习成绩下降,离家出走,甚至有厌世和自残、自杀行为等。
部分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常表现为躯体不适,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睡眠不安或遗尿等症状。儿童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常常作为内科疾病治疗,但是吃了药以后“病”也无好转迹象,造成误诊或漏诊,应当引起重视。
6 ~18岁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识别率却较成人低,主要原因是儿童尚不具备充分描述情绪及感受的语言能力。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患者特点迥异。
四、青少年抑郁症的年龄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3 ~ 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
6 ~ 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
9 ~ 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
12 ~ 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五、儿童抑郁症的识别干预
儿童抑郁症重在早识别,早干预,注意以下要点:
1.重视儿童抑郁症的各种外在诱发因素,如来自家庭婚姻变化、学校学习和人际压力和社会突发事件或疫情产生的压力。
2.加强与儿童沟通,帮助解决好儿童情感问题、亲情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等。
3.父母家人应当提供爱和支持,帮助抑郁的孩子恢复自信心。
4.家长和医生应当及时询问孩子的感觉,并一起讨论这种感觉,帮他们过度到良好的状态。
5.对于高度怀疑抑郁症的儿童应由父母陪同及早就医并开展心理咨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