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传》第5节
王健林 5 王健林的商业战略
昨天我们讲王健林搞了三次改革,才使得万达广场成为最受欢迎的购物中心和城市地标性建筑;
也正是王健林不妥协、不放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坚持,造就了万达广场开一个旺一个的局面。
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绝不只是坚持和创新,还需要有战略眼光。对一个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有预见性,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让企业持续的发展。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大海上航行的轮船,那么掌舵人的战略策略就是企业前行的航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决策战略是最重要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万达的发展,正是靠着王健林一个又一个正确的决策,才创造出今天的辉煌。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王健林的商业策略、战略,继续挖掘万达商业背后的逻辑。
• 做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是万达的两个支柱产业,万达起步于住宅地产,成名于商业地产。
刚开始,很多人对王健林要开发商业地产并不看好,很多朋友劝他:“住宅地产搞的顺风顺水,何必冒这个风险呢?”
可是王健林很坚定。事实证明,王健林的决策是正确的。
2000年前后,房地产泡沫市场不断扩大。国家政策严格把控房地产开发的各个环节,还出台了限购政策,导致房地产寒冬出现;
加之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了拿地成本,开发商们进退两难。
放眼全球的住宅地产,没有持续五十年兴旺的住宅市场;
而商业地产契合经济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将迎来长久的黄金期。
(一)商业地产的升值空间巨大。
商业地产项目本身只租不售的特点,开发出来的利润可以通过无数次、多种途径的不定期收入形成,包括租金收入、自营收入等等。
另外,万达出租的只是使用权,而真正的产权没有变。
因而,随着房地产之后的发展,万达拥有这些项目的潜在升值价值。
王健林曾经说:很多城市的万达广场即使不收租金,仅商业项目本身就在成倍的增长。
(二)商业地产稳定性更高。
商业地产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低潮时,住宅行业会受到很大冲击;但商业地产不同,无论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进行生活用品、各种消费品的交易活动。
因而即使在经济低谷期,商业地产仍能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去。
1997年整个亚洲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在此期间,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创,只有零售行业表现出增长之势。
可见,商业地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大。
对于王健林的万达而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求。扩张初期,万达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住宅地产周期短、来钱快,因而成为万达的支柱产业;
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王健林更侧重万达的百年发展战略,因而商业地产优势超过了住宅地产。
最后,王健林大笔一挥,斩钉截铁地将公司的重心撤出住宅地产市场,一头扎进商业地产这块充满未知数的洪流中,这才有了后来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
万达的成长经验告诉我们,战略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异常重要的。创业之路上,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多,抓住这些机会,离成功就不远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经常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是因为它们没有做好准备好转型,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因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机会和新机遇,需要做好转型发展的准备。
• 投资体育项目
万达成立之初,没有什么知名度可言。王健林日思夜想,如何能打响知名度。很快,他的眼光瞄向了足球。
1992年,政府要进行足球改革,大连市成为改革的第一个试点。
王健林看到了这个机会,他让万达投资足球,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况且他本人就是个足球爱好者,对足球有着特别的情怀,真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他与大连队开始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很快双方敲定了合作细节。
1994年,万达足球俱乐部成立。有了万达的资金支持,足球俱乐部爆发出惊人的能力,接连取得了八次夺冠的好成绩。
当年王健林拎着装满现金的密码箱到足球现场,上半场球输了,他把箱子往桌上一拍:“下半场扳回来,奖金翻倍!”。果然,分数很快扳回来了。
与此同时,王健林的万达也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王健林说:“万达之所以投资足球,一方面是万达既然发展起来了,就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搞足球投资就是做公益,多出一点钱支持足球,比拿钱直接打广告强。”
特别是1994年甲A联赛的最后一轮,万达俱乐部在四川挑战东道主四川全兴队那一场,让万达俱乐部名声大振。
当时的四川全兴队很强,在没有遇到万达俱乐部之前,还没有输过比赛。
他们预见万达俱乐部的时候,也无所畏惧,因为本身实力摆在那里了,再加上自己的主场,更有优势。
但是,比赛半个小时后,万达俱乐部便以3:0领先。万达俱乐部节节胜利,最后,一举拿下第一个职业联赛的冠军。
当时,这场比赛由香港电视台向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播,影响力空前。万达的品牌也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
王健林的每一个决策,都很有战略性,就像打拳一样,不断用重拳出击,有效占领市场。
竞争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准、狠,一招制敌,不能等,不能贻误时机。
很难想象,王健林如果缺少这种能力,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 开发文化产业
当王健林的商业地产项目做的越来越好,万达的名气也打出去之后,王健林又有新的想法了!
王健林的每一次决策刚开始看起来都是不合时宜,但是事实却证明,他总是能预判到未来的发展,及时调整、转型。
当很多房地产企业纷纷转型商业地产的时候,王健林却把万达的发展重心转移到文化旅游产业上来。
他很清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任何东西都不能永远畅销,总有一个生命周期。
王健林从2006年开始投资文化产业,到现在已经涉及到了文化旅游城、电影产业、主题公园、连锁ktv、艺术收藏等领域,销售收入每年以百亿元数量级增长。
关于电影,王健林刚开始只是想把电影院线引进万达广场,给购物中心增加一个娱乐项目。
电影项目刚开始要和上海广电集团签订合作。他们愿意跟随万达发展,影院建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后来上海广电集团领导更换,新上来的领导不看好这个合作,终止了合同。
但是当时万达已经有十来个影院开业或即将开业,逼着王健林只好自己做,可以说万达做电影院线完全是逼上梁山。
紧接着,王健林又做了电影制作公司,从影视、制片、发行、放映到电影节等一系列电影产业。
文化旅游方面,王健林认为应该把文化旅游作为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把文化做主业发展,就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绝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东西。
万达在很多地方建立的主题公园,都会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如果千篇一律,人们就不愿再到万达的其他地方玩。
比如西双版纳主题公园设计了热带雨林、茶马古道、蝴蝶王国等几个园区,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万达文化项目突出中国元素,体现地方特色,设备独家定制的优势在今后的运营中会逐渐体现出来。
无锡万达城项目开工时,万达宣布要和上海迪士尼pk,王健林更是要求在入园人数和经营收入两个指标上超过上海迪士尼。
因为迪士尼只是一个主题公园,模式几十年没变过。
而无锡万达城不仅有室外主题公园,还有巨大的室内万达mall,里面有众多游乐项目,以及酒吧街、舞台秀等等。
这些内容综合到一起,对游客更有吸引力,游客人数和营收收入自然会上来。
王健林做文化产业,不单单是做文化研究文化,打的是组合拳。
王健林将商业地产、旅游度假等产业结合发展,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支持,产生综合效应。
比如武汉中央文化区,里面有十个文化项目,包括世界首个电影科技乐园和汉秀两个重大文化项目。
武汉中央文化区有一条连通沙湖和东湖的楚河,沿河是汉街商业步行街,汉街中央有汉街万达广场;另外还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一家顶级酒店,写字楼和住宅区。
2018年,万达转型成果最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化成为最大收入。文化产业收入占集团比重达32.3%。文化集团不仅规模中国最大,在世界也排在前列,经营质量非常良好。
万达能够数次成功转型,从中能看到王健林面对复杂商业局势,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决策力;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顺势而为,开拓新的市场。
王健林凭着自己的观察和远见,形成自己的决策,敢于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不管多少质疑,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处处占得先机。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讲王健林的用人之术。
关闭
书籍简介
26年,从0到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国到海外,为何他的企业能无往不利?
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亲手缔造了万达商业帝国,并将企业成功地发展成跨国集团。
《万达哲学》一书是王健林首次讲述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他近十年来商业思想的精髓,涵盖了他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业转型与发展之道。
“万达哲学”,体现了王健林企业经营和为人做事的哲学思想,包括模式的新与旧、行动的快与慢、规模的大与小、政商的远与近,既辩证统一又充满智慧。
书中首次披露了王健林信息含量极高的外部讲话,是一部真实、精彩的企业创业史、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发展史。
目录
全部课程 >
同学们还在听这些课:
换一换
精选学习笔记 / 19
发表学习笔记
香锦
06-28 23:32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决集战路是最重要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王健林的不妥协,不放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坚持,对企业的发展有预见性,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标新立异,不断的创新,及时转型,顺势而为,敢于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29
分享
高山流水
06-28 22:00
学习王健林富有战略眼光,依靠严格管理,坚持创新做大做强企业,稳中求进,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人生启示:生活,工作,学习要有长远规划,管理个人时间,确定目标,坚持达成。用严格的制度制度,规范高效执行,自律高效的完成定预订目标。
12
分享
宋海亮
06-21 11:56
能够成为领袖级人物的商业子就必须具有不凡的素质,一个企业的形一义义发展和壮大不是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