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同名专辑里的《日落之前》因为写的是二婚,所以听起来更有味道,让人想起《廊桥遗梦》。这是很老的一部片,一两年前看过一次。已到中年的男女主角在四天的相处中爱上了彼此,却在最后又回到各自的生活中。男主人公是离过婚的“浪子”,是摄影师;女主人公有丈夫孩子,是一位家庭主妇。单从这样的简介,几乎可以把这部片的内容定位为“中年出轨”,但这么做却忽视了片子具有的质感和生命力。
在香港和台湾,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的片名被译为麦迪逊大桥,简单直接,但过于平实。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廊桥遗梦”,因为对内容更具概括力。
女主角Francesca在遇到摄影师Robert时,会不自觉的同他开玩笑,甚至请他到家里吃饭,还像一个少女般对着镜子戴上耳环。当他离去时,她开始失望;当他接受再次到她家吃晚餐的邀请时,她又变得欣喜而快活,甚至为自己买新裙子。
少女时的Francesca也曾有过幻想和梦,但这些东西都在她嫁了人之后随之转换为生活的细节:为丈夫和孩子料理家务,干农活,整理花园......当生活来来去去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件时,就开始变得枯燥,不知该对什么有所期待,并在乏味和麻木中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当成生活的全部。直到爱情的出现让她明白自己在有生之年还可以体验这么美妙的东西。可是,这对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处在婚姻中的女人,人们会把它视为出轨、不忠、风流韵事,而不是爱、性和灵的结合。所以,对于她而言,实现这份爱情的同时她会背上沉重的道德镣铐。正是因为这份矛盾,才造就了故事的结尾。
故事末尾,她收拾好了东西,准备与Robert吃过晚餐后一块离开小镇。可是,最后她放下了,她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做。于是,在阵痛过后,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用一如既往的笑容迎回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家庭的责任,这是两难的困境。第一次看时,以为Francesca没有跟着Robert离去,是因为美国新教伦理的道德要求和束缚,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既然她提起了箱子,就证明她不是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最终的放不下,还是因为对家庭的承担。
廊桥遗下的这个梦的美,源于它的未被实现。
如果Francesca最终随他而去,那么这种美感和直击人心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削弱。对于故事本身而言,这是一个带着缺憾的完美结局:有对自我的克制,带着激情却不轻狂,有欲望却又成熟而理智。
影片结束了。缓慢的叙事却如小溪般,汩汩地流到心底。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once in a lifetime,男主如是说。林清玄在接受栏目采访时,面对再婚的舆论质疑,也说了同样的话:当我遇到我太太的时候,大概就是遇到了那相约而再来的人,那种确定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是说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可能这一辈子永远都没有。
但爱并不是高于一切的东西。
我们总习惯于推崇爱情,却忽略了婚姻中应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家庭的承担。在旧时代,我们以抛弃家庭为耻辱,但在今天,我们开始强调个体的幸福和欲望,在能离开却选择固守时才是新的耻辱。可说到底,爱和自由并不是高于责任的存在,符合趋势和潮流并不代表所做决定的正确性。当挚爱与家庭产生矛盾时,它们就转换为一种选择,一份取舍。无论选哪一种,都会造成伤害和缺憾。
迎回家庭生活后的一个雨天,Francesca和丈夫到镇上买东西,却看到了Robert,远远地,站在瓢泼大雨中看着自己。红灯亮起时,Robert的车停在他们的车前。他把她送的项链挂在后视镜上。坐在车上的她思绪翻滚,手紧紧地拽着车门把手,她明白他在等一个最终的选择,可她还是无法把车门打开。绿灯亮起,Robert等不来自己想要的结果,驱车离去。
手拽门把手的这个镜头太具美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没有与爱人的相守,她把爱完全化为了精神性的存在深埋于心底,并支撑着她守护自己的家。
Love is magic, but without responsibility, its magic will gone. 女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