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张志和《渔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的形象在中国古诗词里出现得不少。

渔父,不同于渔夫。渔夫是个职业,很辛苦,风里来雨里去靠打鱼为生,苦哩吧唧的那种。

而渔父就明显轻盈、自在多了。在我看来,渔父更像是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远离尘嚣纷扰,远离名利争斗,将自己的休养生息和大自然的生命节奏融合在一起。

所以才有一双诗眼看待周身景致,享一分人生安乐。

by 尘里微光

张志和所作《渔父》一共三首,这首我觉得最美了。

头两句便充满了好看的颜色。深墨山前飞过几只白鹭,“桃花流水”虽不着色笔,却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涨起的江水,泛着碧光莹莹;还有桃花鲜嫩的粉色在水中倒影,落下的花瓣随流水波荡起伏。

鳜鱼必是银光粼粼,穿梭水中明灭如一道光;如若捞起来看,肥肥的身子就叫人不得存其他念想,唯有食指大动了!

在这青山碧水、桃之夭夭的明媚春光里,就算吹起了风,下起了雨,也似乎别有一番情趣。又何须匆匆回家呢!

懂得欣赏白鹭苍山、桃花流水并没有什么特别,难得的是天阴转雨而说“不须归”。无论是出于一份兴致盎然,玩得尽兴不想回,还是源自一份泰然自得,既来之则安之地去享受这场微风和小雨。都让人羡慕到家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渔父生活让人向往的原因之一吧!

比如较早的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后来的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再后来的李石:

晒网渔归别浦,举头雁度晴空。

短蓑独宿月明中。醉笛一声风弄。

有竹,有花,有笛,有酒。

有无尽的山水波涛,春风自由。不必受利名枷锁之苦,也不用担宦海沉浮之忧。

其乐何哉!

而且很多时候,或许是由于置身事外的关系,渔父也常常充满了智慧,担任着劝诫者的角色。

比如屈原想不开时碰到的渔父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阮籍笔下的渔父: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乐于做一名不问尘世纷扰的渔父。比如闲居在家、一身力气使不上的陆游: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还是……陆游:

扶衰又见素秋过,未死其如造物何?

破屋颓垣那敢议,浊醪麤饭已为多。

佩刀但可偿黄犊,作字安能博白鹅?

龟紫拜恩如梦寐,残年其实一渔蓑。

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大家眼里闲适自在、一身轻松的生活,在壮志难酬的人身上,却比千刀万剐更痛苦。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要什么。

一心奋斗、建国立业的人,自去寻门路、找机遇,发挥所长。

图个安适、喜欢慢节奏的人,自然也不会觉得从早到晚看花赏月很无聊。

爱打渔的打渔,爱种菜的种菜。不以所做事的高低贵贱而张扬或自怜,心安理得接受这件事情本身所带给你的、旁人或许永远都不明其意的趣味。

其乐亦何哉!

所以渔父的生活虽然自由畅意,若不是你喜欢的,不要也罢。

张志和的《渔父》词,引领了后世几代,还传到了日本,被当时的嵯峨天皇大加赞赏,开启了日本填词的风气。

有时候文化的因缘际会就是这么美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渔樵耕读,尘外四友”自屈原作【渔父】,渔翁就被赋予了“飘然世外,闲云卷舒”的意味。其后柳宗元张志和更是将渔父词...
    A铁船长围棋B阅读 4,788评论 1 1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老妖·新译···...
    尚有乾坤阅读 4,419评论 0 47
  • 我们要坚强的死去还是要卑微的活着,先不要回答这个问题等你碰到要选择的时候再说。人在假设的情况下最伟大,现实中就不一定。
    A分享阅读 1,397评论 0 1
  • 看了YL儿子的感人文字,我想到的是孩子都是爱的天使,他们爱父母比父母爱他们更多,他们对父母没有要求,只是为了让我们...
    秋日木槿阅读 1,742评论 0 0
  • 清晨,在虫鸣鸟叫声中醒来,洗漱完毕。淘米,烧水。当锅中的水开始欢乐的唱歌时,大米和玉米排队跳进锅里,为美好的一天奏...
    音声乐语阅读 1,553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