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菲的世界
书读得多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看的书很杂,读书方法,自然也很杂。
1
第一种读书方法,中规中距法。
从小一直都是这样,打开一本书,从书名一直读到结尾。
也不知道重点内容,也不会从总体上来把握。看书嘛,不就是从头看到尾吗。
这种方法的后果就是,看的时候感觉很好,“嗯,很精彩”,或者,“嗯,写得很有道理”。
看完以后,把书盖上,书的内容,也就随之抛在脑后了,几天后就忘了。
所以,感觉自己,读了很多书,但真要用的时候。觉得肚里的货实在不够多。
2
第二种读书方法,跳读法。
长大了,也务实了,看书,只挑自己需要的看。
打开一本书,先看目录,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章节,其他的内容,略过……
这样读书的速度,的确快啦!一周一本书不在话下,甚至两三天,一天,几个小时,就能看完一本书。
这样的结果,是在某个时候,需要用到某本书上的某段内容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3
第三种读书方法,主题阅读法。
针对某类主题,找到有关这个主题的主要书籍。
然后,先浏览这些书籍的目录框架,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整合成自己的主题框架。
然后根据这些框架,去找相应的内容,放到这个框架里面,不断充实、丰富。
这种方法的结果,你看的学的是你所需要的。
对于这个主题领域,你的理解更加深刻,范围更加全面。最后形成的,是一个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