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 手机另一头,微弱的声音喊了我一声,许久的沉默,疑惑的我回应着,我以为是夜深人静不敢高声,电话那头传来啜泣的声音,“你怎么了,没事吧。”内心急躁的我还是假装镇定,沉默的许久,电话那头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我真的很后悔,我早应该就去做了。”听着她自责难过的话语,我也想不出安慰她的话语,浮现出是她哭泣泪流满面的画面。妈妈,不易做。我内心无限的感慨,夜色如水,已是凌晨,我劝她不要伤心,早点睡。她答应着,交代我们要保护着孩子的自尊,挂断了电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今天的局面,她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浇灭了她的希望,也加重了她心里的负担。作为旁观者的我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在安慰她,她需要自己想通,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负担,在人的一生当中,怎么能都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呢,适当的波折,也是一种成长。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靠自己付出自己去争取,孟子曰:“不食嗟来之食。”让孩子去把控生命之帆,是成全,是爱。 过度的焦虑投射给孩子,加重孩子的压力和负担。
利弊的分析,劝说的话语,让她渐渐平稳了她的情绪。她诉说着自己的烦忧,不够信任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信任自己的孩子。她是一个焦虑的母亲。
7月3号接班,我进入班级群,她添加了我的微信,聊起了她的孩子,虽然未成谋面,在她的描述下,我眼前浮现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孩子形象,但是朋友圈又呈现了一番天地,去美国游学回来之后的孩子发表着有个性的话语,我对呈现两面性的孩子感到好奇。微信上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热情与关心,几次约见面,我都再三推托,最后还是被她的执着和坚持不懈打败了,暑假我们第一次见面聊了三个多小时,在这之前我还没有见到孩子本人。我们交谈甚欢,但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言语中的交谈,她让我感受为人母柔软中的坚硬。好奇心让我想认识这个孩子,在期待中等待中迎来了开学,她的孩子普通得不能在普通,唯独写得一手好字让人佩服,班级挂满了他的字,高大上、精心装裱的框。如果字如其人的话,那他可以称得上温润如玉的君子,在运动场上偶然间听他说的话,看他在赛场上的拼搏,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他,我看到了他的拼搏,上进的他。在班级,认真的他,跟她所描述的大相径庭,近期的成绩大幅度在提高,我在想我看到的应该是真实的他吧?
最近在看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爱易做到,但是自由却难以做到,焦虑的父母放手是困难的,在她们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会伤人,她们不愿意让孩子去探索,适当的挫折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好的资源确实能够给孩子给予方便,但未必适合他们,奋斗的人生千枝秀。我还是希望孩子们自己学会承担后果。
尽管沟通交流过很多次,但始终是无效的。家长渐渐焦虑开始嫁接到我这,自从隔壁班孩子语文考了90分,我的微信都没有消停过,每天准时准点发信息:“最近学习状态怎样了?”这样的母爱让人感动,但是不改变孩子,所有的努力都会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