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识之(1),学而不厌(2),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今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见所闻所学的知识,学习而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倦怠,(这三方面)对我算什么困难呢?”
[注释] (1)识(zhì):牢记,记住。 (2)厌:通“餍”。本义是饱食。引申为满足,厌烦。 (3)一般译者,先认定这是孔子谦虚之辞。所以,都译为“这几条我做到了哪些呢?”但《论语》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
[导读] “默而识之”,即是指对知识的默记。知识的积累往往就在这种不言不语的默记中,常年坚持不言不语的默记,就会有不知不觉的收获,这“默而识之”的,还不仅指书本知识,而是泛指,有时候我们会有疑问,学习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呢,到什么时候才会有用呢,其实学习并非为了一个具象的,有实际意义的目的,而且即便不学习我们可能一样生活一辈子,但这样的人生宽度不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所以默而识之,是一种方法,我们习以为常就好了。 “学而不厌”,不懈学习而不觉厌烦,这是说学习的态度与毅力;如果学习过程中会经常有厌倦的感觉,那还是没有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学习学的是知识和见识,可以使自己的格局提升一定到一定的高度。“诲人不倦”,教导学生而不知疲倦,这是讲为师之道。 孔子是学习者,也是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