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需要历练,沉淀,需要广泛涉猎,和多读,善于思考。
要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去梳理,去反思,去总结得失。从失败里得到有意义的教训,从成功里获得自己的优势所在,继续发扬。
我认为,写作的人,内心世界是相当丰富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的表达出来。如果一个人缺少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不能伸出自身的触角去挖掘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他的作品里塑造的人就没有多大的感召力,干巴巴,特别假,难以吸引人。读者自然读不下去。还有一种情况是读者理解能力水平有限,或者受自身兴趣爱好狭窄的局限,无法体会作者文字里欢喜跳跃和心情的波澜起伏。
所以说文章需要知音。你的文字确实是打动了读者了,引起共鸣了,说明文章触及到人类共性的东西了,值得庆贺。道出来了别人想到的但是他们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别人就会点赞,喜欢,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遇到第二个自己,这是一种特别愉快的阅读体验。
还有一种作品是深刻,富有哲思,耐人寻味,意犹未尽,帮助别人提高了认识,开拓了思维,这应该就应了那句“开卷有益”的古训了吧。
比如读周国平的文字,富有哲思,使人深刻;余秋雨的文字,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学者的不辞辛苦的探索精神感染着我们;张爱玲的文字,色彩的丰富性,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严歌岑的文字是苦难岁月里绽放的绚丽花朵,让人沉醉。
今后要多看多品,不仅向中外大师们学习。也向身边的优秀的简友们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