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不少关于写作的书,最大的感悟是:
其一,如果不开始着手写,即使习得再多的写作方法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动笔开始,才是最难的;
其二,学了写作技巧和方法后,也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得到内化,不然反而会被这些方法绑架,创造力得不到施展。
从这些写作书里选了三本,推荐给大家。
01 构筑写作的支柱
如果想系统学习写作,《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很适合初学者夯实基础。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写的这本书被誉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的必备读物”。
这本书非常简短,分为结构、风格、可读性三大方面,阐述了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写作原则,精炼又不失全面地构筑了写作的基础知识。
关于结构:
写一篇文章最容易的方法是先搭好框架,这相当于文章的骨骼。
关于风格:
搭好骨架,具有风格的内容便是血肉。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是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拿出充分的论据解释你的观点,可以让你的论点更具说服力。
如果能写出只属于你自己的详细的形象化的例子,就更好不过了。
最好把长句浓缩成短句,删除不必要的词语,更加要避免「我觉得」、「我感觉」这样的词语。
关于可读性:
排版这些细节尤为重要,比如增加字间距和行距,增加小标题等都是好办法。
另外,“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把写好的文章放一天再回头阅读和修改,可能会发现当天发现不了的问题和疏漏。
下面是这本书完整的思维导图:
02 构建写作的步骤
万事开头难,提笔就怕?看劳拉·布朗的《完全写作指南》这本书就对了。
写作一般有六个步骤: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初稿—修改。
然而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有的作家写书会先写结尾,有的人写作会想写中间核心的部分,再补充开头和结尾。这本书的作用是带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步骤,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驾轻就熟。
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步骤呢?没有捷径可走,就是不断重复。
“使用这个转盘的次数越多,写作流程就越能根植到你平日的写作中去。”重复越多,你更容易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关注读者人群和写作目标,写作和修改的技能也会随之提升,更容易探索到自己的写好偏好。
这个过程就像制作一个模子,打磨的过程越仔细,日后受益越大,用起来越得心应手。
不过,整体看下来,这本书更加适合商务写作和日常写作,比如推荐信、商务信件、投标书等需要规范流程和要求的文件。
03 理解写作,更是理解生活
最初了解到作家安妮拉莫特,是看了一个名为《我从生活和写作中学到了十二个真理》的演讲。她在61岁生日的前几天,写下了她关于家庭、写作、信仰、死亡等方面的感悟。
其中她提到,每个作家的初稿几乎都很糟糕,可是他们会坚持写,这是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别。
顺藤摸瓜翻开她的写作书——《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来看,实在是一本诙谐中带着智慧的宝藏之书。
这本书不仅关乎写作经验,也包括自我认知和生活智慧。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在掌握了写作的基本知识后,仍有可能会遇到困境,从而止步不前。
她更像是一个过来人,和我们对谈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比如自我怀疑、厌倦、无法坚持。而她不着急预备答案,而是用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情境铺展开来,让我们自己去领会。读着读着,一个个"Aha!"瞬间产生了,一些困境迎刃而解。
没有题材可写,不知道如何着笔?
安妮说,“从自己的童年往事着手。一头跳进你的回忆,沉浸其中,并将所有记得的事尽可能照实写下。弗兰纳莉·奥康诺曾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
写着写着发觉自己写的东西毫无价值,越写越自我怀疑?
这时候,安妮建议继续写下去,“不妨放手去写,即使写出来的东西零散杂乱又犯不少严重的错误,把纸张全用完,也没关系。完美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僵化版,而杂乱是艺术家真正的朋友…我们需要靠制造脏乱来发现自己是谁,以及我们为何存在——还有,扩大来说,发现我们该写什么。”
具体的可行性建议加上作者独到的见解,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
写作应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写作者本身也应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体,一刻不停地吸纳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化解为自己的养分,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
文✍️/古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