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专栏应该分享给我妈咪看,我妈就属于那种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经常妄自猜测。
有时我们俩聊天,我妈就会告诉我:某个同事今天说了一句话,我妈怀疑肯定是在针对她;某个朋友在微信里发了条什么故事,我妈又揣测肯定是在讽刺她;某人某天脸色不好,肯定又是因为她做了什么事引起了别人的误会;连耍朋友的事也进行得悄悄咪咪,觉得别人肯定要说闲话……(我妈咪要是看到这段,估计想掐死我)
各种各样的事经常让妈妈担心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也让她更担心,而她又不像我一样干脆喝一杯帮助睡眠。有段时间她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都糟糕透顶,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着实为她捏了一把汗,大家也逮着机会就开导她,好在她自己也不断的调整,现在好了很多。假如我妈把他身边人的行为都理解成是对她善意的赞美,少为琐事操太多不必要的心,可能她早就每晚都踏实入睡,并且夜夜都有美梦。
自证预言就是这样,你不断的暗示自己世界是怎样,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证实这个观点的事情上,你自己的世界就会被你的观点所包围,变成你认为的样子。
这两天晚上我都一边洗酒瓶一边听优酷上罗振宇的《逻辑思维》,是以前的节目了,不过他的歪门邪理说的都很有意思。昨天听他说80后是在中国机会的夹缝中悲催的一代,很有点悲哀。一方面80后没有赶上70后赶上的互联网爆发时代,又不像90后一出生就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80后只是数字时代的“移民”,处于尴尬的夹缝中。
尴尬确实就是这么存在的,但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80人愿意怎么活。是愿意选择在夹缝中唯唯诺诺过完一生,还是等待60、70后老去时让出的位置(也许那时90后甚至00后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或者寻得机会跳出夹缝,成为出彩的80人。罗振宇给出的建议是做一个“手艺人”,让市场给出一个适合的公平的价值。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这一代确实已经不年轻,一次我无意间看到公司的90后在单位的聊天工具上称呼我们几个80后叫做“老年天团”。而我们这群老年天团中有的活成了个个班组都想往外推的“无事包”(彭州方言“无所事事的人”);有的成为了“局长候选人”;还有一些也成了“手艺人”,像U盘一样到哪里都能输入、输出,于是跳出了公司,活成了另一个样子。
不断暗示自己朝向往的方向学习、思考、进步,其实自证预言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你笃不笃信你会活成你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