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是基因延续和血脉传承,以前平均寿命短,所以最佳策略是子女众多,传统的人丁兴旺是家族兴盛的表现;未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亲子关系是注定要相互影响最深以及要勾连一辈子的,以前只强调长辈对下一代原生家庭深远的影响,但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道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塑造和反向塑造,影响与被影响从来都是一体双生的,血脉传承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朝夕相处、倾情付出,而且是世间唯一注定越来越疏远的关系,本来就最重要的关系需要我们如临大敌一般的认真对待,可怎么成为合格的父母、怎么教育却是最复杂也最困难的事,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揣摩体悟。
直到现在依然很清晰的记得在产房第一次抱起我儿子的感觉,虽然当时恍惚的如坠梦中,但那种关于生命延续的刹那感悟一波波的撞击大脑,就这么首次把只为自己、只为利益谋划的思维重心转到了他的身上,从那之后正式思考、并每天都在问自己:“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父亲?”
真的就是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思维核心,就相当于对自己有了约束,每天遇事都会不自觉的想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帮助,因为对自己的谨言慎行和反躬自省,最终发现好的教育并不需要太多条条框框,以及这样那样的大道理,如今我更愿意把教育称之为“教化”,身教胜于言教,不需要说太多言语,只需要持身清正,做给孩子看、营造好的成长环境、润物无声的适时引导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春风化雨的“化”就是我总结教育最贴切的字。
再推而广之,那么理论上一个人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可以做到如天道般无形中影响其他人,比如太祖就可以对民众如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如寒冬般严酷,我们形容一个人有魅力或者影响力会说“如沐春风”,自身修炼的目标就是:如海涵春育般的度量。
自己有这样的认知,并且在修身齐家时做的到,就会自然营造出孩子学习的氛围和榜样,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对自己必然会更加严格,进而形成积极示范的教育效果,正向循环,彼此成就,所以立身做人要有原则,并把切实有效的原则写进家训,比如“不挺折腾、进化为乐、万物皆备于我、科学精神”等,而“家族传承、教化为要”必须得作为重中之重传下去,因为家族崛起是一条以耐心为基、和时间做朋友、营造良好成长氛围的教化之路。
家族兴起需要每一代人持续不停的克己修身,强行说教没有用,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自己做得到就会有好榜样的力量,无形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建设千辛万苦破坏轻而易举,就像大秦累积七百年终于达到巅峰,却因为一个二世成为导火索骤然崩塌,每一代人都必须战战兢兢、如涉春冰,而圈层越到高处,教化的意义就越凸显,我们只能相信耐心和积累的力量,待己狠厉、善用时间就几乎可以达到任何目的,财富累积如是,技能习得如是,家族崛起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