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开学,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要使用新教材(当然,三年级的英语,八年级的物理,九年级的化学也是起始年级哦)。其他非起始年级还使用现有教材。
下面以语文为例,根据中小学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的叙述,对本次更换教材做出解读:
图片
大的调整方向:一是对课文的学习方法做了调整,二是提高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具体来看,会有以下五大变化:
01 “单篇课文”调整为“群文阅读”
现在是按照课本里课文的顺序,一篇一篇地学,以后会调整为“群文阅读”,老师会根据“”阅读主题,将一组课文作为素材,放在一起学习。
大家记不记得阅读理解里有一题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考察孩子的从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02 新增两种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审美
新增了核心素养中“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要求。
“直觉思维”就是不受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问题或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领悟力,感知力;“形象思维”就是以人或物为素材,能用文字去描述感受,或者进行联想的能力。
翻译成大白话,让正确的理念植入孩子的内心,遇到问题凭直觉就能解决,全是下意识的动作。
给定一人或一物,能准确表达感受,或者进行合理想象。
这些要求已经不是靠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如果没有大量广泛的阅读,没有长期的积累。一时半会是实现不了的。
当然,家长们也不必焦虑,毕竟大家都是一个起点。
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系统训练孩子阅读长文的能力,弥补“碎片化阅读”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缺失。
03 字多题难,可能会是考试新常态
语文考试可能会增大对“阅读面”和“阅读深度”的考察。
反应在试卷上,是考试中出现的材料范围会越来越广,不只是文学,还会涉及哲学、历史、考古、经济与科技等内容;题干和阅读材料的文字也会越来越长,以此来考察阅读效率和信息提取能力。
这要逼着我们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而且还要快速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04 对语文基本功的要求
(1)识字标准:
一二年级会认1600字,会写800字;三四年级会认2500字,会写1600字;初中会认3500字。
(2)阅读能力标准;
五六年级学会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初中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写作的标准;
小学低年级会写话,小学中高年级会学习性习作,初中会实用性写作,高中会创意性写作、思辩性写作。
(4)课内古诗词文背诵;
小学到初中共136篇,其中小学75篇,初中61篇,新课标只是删去了初中的1篇,共135篇。基本不变。
05 几个核心素养能力要求深耕
(1)文化自信,认同、热爱中华文化。了解古诗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之外,还有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比如长文、短评、视频等,传播和展示我们的文化。
(2)语言运用,语文学习的基础。孩子在掌握基础字词句、语法后,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准确的口头表达和基础写作。
(3)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以及新增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内容很多,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孩子在基础的语言运用能力之上,进行清晰有逻辑、有深度的表达。
(4)审美创作,很像大学里的“文学评论课”和“美学课”。阅读不再是为了寻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感受、理解、欣赏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的美。写作除了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来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们都看出来了,今后的语文学习再也不是“死记硬背”能得高分了。
考察的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特别是新增的“直觉思维”,太不好琢磨了。想象一个场景:有一道题,你不会做,请别人给你讲,他说凭直觉。你说欺负人不?
其实,大家也不必焦虑,反正都一样,从现在开始,发大愿,迈小步,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很大的成功。
趁着暑假有时间,赶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