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简书写字已断续两年多,过往两年的文字都是见不得人的,就私藏起来。我给自己写作的理由简单充分,喜爱写作,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需要理由也不图回报。直到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才让我对写作有了进一步反思。
年末做总结的时发现,尽管此前写了两年多,几乎做到日更,然而这些文字却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至于背后原因,是因为混淆了写作和日记的概念。我所记录的文字,至多只能称之为日记。就像小时候写日记一样,每天在日记本上记录自己的经历的事情,心情,对某些现象和问题所做的思考,即便是这些所谓的思考其实也是凭借主观的判断,几乎没有去挖掘问题背后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没有使用相关工具去做研判,所以不能称之为研究。所以,即便是记性的分析文章其实也多半是主观的臆测。
这些文字有没有价值呢,我想对自己是有的。
一方面它特别能满足自自己对写作的热爱需求,或者说是兴趣需求。就像我观测了简书里的写作,大多数都是类似于我这种类型。以记录生活,工作和心情为主,这也容易理解,大多数的生活状态就是工作生活和情感。
另一方面它确实能够部分的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记忆,通过回忆当天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情景来反思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还有疏漏,下次碰到同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应对,这也算是人类积累工作和生活经验的一种方式。把当天的心情全部写下来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人们确实做了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像工作后吃一顿大餐犒劳自己一样,而写作更深层目的乃是,写作可以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比如写书,名作家,社会影响力,财富自由。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写作的动机就是受了某些大家的鼓动,写作是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的不可多得的一条捷径。换句话说,写作其实是在告慰自己渺小而虚弱的梦想。
回顾这两年的记录,发现自己是混淆了记录和写作的概念。记录本质上算不上写作,它充其量只是写给自己的文字,以舒缓个人压力,娱乐自己兴趣,抒发个人情怀和梦想为目标。也就是说,日记的写作对象是自己,目的是娱乐自己。因而,记录是单向的,内省的,隐藏的。
那写作是什么?
写作是写给别人的,它以服务别人为己任,为他人提供有用的价值为目标。所以写作是双向的,是和另外一个有别于自己的人在沟通。所以,写作应该是公开的,清晰的,明确的,有用的,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简书上有情感专栏作家,也有投资专栏,也有专门聊科技话题的,也有持续写区块链投资的。当然,这可能也是作者的爱好方向,但是在这个独特的领域创造了某些人的需求,就产生了持续价值。他们的写作就是成功的。
因此,尽管大家都在写,一定要分清自己为何而写。是为娱乐自己,还是为别人提供价值。否则会产生目标和方法的错位,就像我,明明主观愿景是为创造价值,实际上却持续的自娱自乐。做正确的事也要用正确的方法,否则只会南辕北辙。
另外一件事的启发来自最近投稿到简单书的一篇文章。
投稿的文章断断续续写了两三天,考虑到文章是发给大家看的。在写的时候就更细心一点,这是其一。以往写文章,写完都是扔到哪里,为了让投稿的文章有质感,写完了专门做了修改和调整。尽管,最终的文字自己还是不太满意,但比起平日随手写出的文章,似乎毛病没那么多。因为参加了活动,我会主动关注专题里别人的文章,经常去读别人的思路。这在以前从来没有,我就写自己的东西,别人和我没什么关系。现在看来,这是极大的错误。因为文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流沟通,而主动关注别人,评论别人也应该是写文章的一部分。人们讲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和战友,这些一同写作的就是三观一致的战友,和战友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意义重大。最起码,在感情层面也可以支撑你的孤独感,维系你持续写作的动力。
公开的写给别人看,和别人产生交流互动这也是写作和日记的重大区别之一。因为写作就是一种主动连接别人的方式,所有能和别人产生交集的方式都是必要的。尽管目前并没有看到主动链接别人产生的深远影响,但是从被动的写给自己,到主动写给别人,再上升到主动去阅读别人的文章,链接别人,我认为是认识上的一种跨越。
所以,写给自己还是写给别人,是自娱自乐还是分享价值,这可能是区别伪兴趣和真热爱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为了创造出真正的大家需要的价值去主动接近别人,关注别人,链接别人,应该是一种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