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边界”这个词应该只适用一部分人吧。
首先说说,社交边界适合哪些人吧。
1、比如,行业大佬。因为人家有这个资格拒绝。毕竟谁也不想这边开着会呢,电话响个不停。跟客户谈个事微信一直闪。
毕竟人家的时间宝贵,分分钟创造的价值动辄就可能上千万。所以没必要浪费时间在一些不必要的社交上。人家的时间确实就是金钱。
2、还有赋闲在家的宝妈和退休的爷爷奶奶们。这类人群的心思主要都放在家庭琐事上,不需要复杂的人际交往。加了陌生人的微信也多半是因为搞活动有礼物拿,或者能收到打折促销、优惠券消息。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周而复始,安安稳稳就是满足。
3、学生党,其实说起来学生们应该是最喜欢交朋友的。但是因为社会阅历的问题,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应该注意社交边界的。
他们还没有品尝到社会的无情,金钱的压力,爱情的不堪和人心的险恶。建立一定的社交边界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罪恶的诱惑”。
4、还有一部分人,经过了社会的洗礼,世事的磋磨,已经无力再争。他们也许是所谓的剩斗士,也许是潮涌后挣扎在沙滩上的鱼。
他们需要一段时间独处。
再来说说社交边界的不适用人群。
不想设置边界的人很多很多,比如销售类、培训类、拓展类、国际业务类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更多的人脉资源来拓宽业务,这样的人群一般是不太会拒绝添加微信。
但也不是说加了微信就一定会聊天或者经常聊天的那种。因为,
边界,不一定只是不同意加微信;边界,其实是一种心里。
加了微信可以随后删除,“添加”微信只是一种社交礼仪;“交流”才是边界的临界点。
所以,“边界”不用设置的太直白。礼仪要有,边界也要保留。面子工程嘛,大家都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