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心理学家塞缪尔·韦斯特开了一家“失败博物馆”,专门研究“失败学”。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韦斯特谈了他为什么要研究失败,以及他从研究失败中获得的感悟。
首先,韦斯特介绍了他选择藏品的标准:首先必须是一种创新,比如三星手机爆炸,这是低劣的生产创新实例。其次肯定是失败了,偏离预期的结果。第三,一定很有趣。
在被问到能否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时,韦斯特说:“对失败进行总结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失败如此有趣的原因。成功的故事总是相同的,然而,失败往往充满了有趣的细致入微的故事。”甚至有时候过于追求创新也会导致失败。《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和布莱克·马斯特斯在书中提到:“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由于创新的风靡,有时候会被狭隘地理解为推出新产品或者新服务。韦斯特认为,市场营销部常常是这种创新的缔造者,他们总是有层出不穷、激动人心的想法,即使研发部门表示产品研发还没有完成,市场部也能说服他们机不可失,必须立刻行动。因为市场营销部是企业里搜集最新市场动态的部门,被认为是消费需求的情报站,所以他们的建议往往很难被忽视。
韦斯特认为硅谷在对待失败的问题上做得比较好,他们能最大程度接受失败,并且愿意讨论的失败。硅谷信守的准则是:“创造一个接受失败的公司文化,这样可以犯一些小错误,从而避免灾难性的大错。”
总之,韦斯特希望人们能认识到,失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从失败中学习。
和天下,战无敌!
有人觉得,如今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我们更需要的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识,也就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互联网搜索就是这样的技能,想了解信息的话,根本不用记住,去网上搜索就好了。但美国畅销书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一书中却认为,在获得信息特别容易的今天,记忆事实性知识仍然十分重要。
首先,事实性知识是构建知识城墙的基石。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一块的砖,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城墙,要衡量这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和多牢固。如果我们只重视方法性知识,就会导致在构建知识城墙的时候,水泥很富余,但砖却不够了。空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却没办法用丰富的事实呈现它们。而且,砖缺得太多,就没办法连在一起,墙面很容易倒塌。只有当我们掌握足够多的事实,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所欠缺。
其次,掌握事实性知识,才能更好地搜索。搜索的时候,只有方法是不够的。搜索的过程就像你从脑海中提取记忆一样,第一步是给搜索引擎发出指令,你搜索某个概念之前,必须先知道这个概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搜索。搜到了之后,你还要有能力评估搜索结果的可信度,这些都需要事实性知识发挥作用。毕竟,有一样东西你没办法上网搜索,那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应该搜索的知识。
最后,记忆事实性知识能让你的大脑更聪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研究发现,大脑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不久后就会消失的信息,而那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信息,则被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现象叫做“谷歌效应”。当你把信息存储在电脑和手机里,而没有更多地用自己的大脑去观察、记忆、体会,你就会降低对这些知识的感受和记忆,这个新知识就不会变成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