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 吗?
最近很焦虑,身在互联网,,年龄已过35岁,公司中还处于一线管理者职位,除了工资,无任何其他经济来源,担心万一40岁后被裁,该如何生活?
焦虑了近半年的时间,最近才慢慢的接纳自己,坦然面对现实,认真思考 在职场年过35岁,自己的护城河是什么?精力上肯定比不上90后们,技术也不是壁垒,毕竟只要肯学,技术都会学会,跟经验没有太多关系,那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思考深度和认知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面对一个曾经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考的方向?
在读了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一本书后,在思考方面,有了一些可用的套路。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面对一个问题时,从不同的维度对问题做逐层“切”分,且每层切分符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切的方法有:公式法、子目录列举法、流程法 和 逻辑框架法
公式法:就是从现有公式入手,比如面对问题:如何提升公司的净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
在这个公式里,要提升等号左边的利润项无非有两种方法:要么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收入(开源),要么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节流)[3]。公式法完全符合MECE原则。在开源节流的案例里,“收入”和“成本”是利润构成的“相互独立不重叠”的两个要素,两者的减法构成了利润的定义,符合“全部”的要求
提高净利的问题被分为两个符合MECE原则的支脉:增加销售收入和降低成本。这构成了第一层的问题分解。
继续沿着第二层做切分
流程法和逻辑框架法也是在实战中经常用到的“切”的方法。流程法,顾名思义就是把问题按照某种流程步骤串起来。逻辑框架法是按照逻辑叙述常见的粗线条判断框架,比如内部vs外部、主观vs客观、优点vs缺点等对问题进行初步切分
以上是对从单一维度对问题做的切分,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多维度切分,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进行飞跃,让逻辑思维真正立体起来
举个例子,最近行情不好,各大公司都在裁员,如果裁员名额到了你部门,该如何决定裁掉哪些呢?
首先,做第一层切分,影响裁员的因素有哪些呢?总结起来无非就两方面:人和事(项目),再继续分下去,项目 又可以从2个核心维度做区分:项目重要程度 和 项目任务量
人的方面,利用子目录列举法可以分为:QA,RD和PM的人员情况
裁员可以从3个维度结合来看:项目重要程度、项目任务量和QA人员情况(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