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国学《大学.中庸》八

《诗》云:‘’瞻彼淇奧,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释义:《诗经.卫风.淇奧》说:‘’看那淇水弯曲的岸边,嫩绿的竹子茂密葱郁。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同加工骨器,不断切磋;

省察自己如同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态度庄重,模样威严,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这里所说的‘’如同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君子研究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同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君子自我修养的精神;说他‘’态度庄重,模样威严‘’,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

说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是指他模样威严,使人尊敬;说他‘’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高尚,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让人难以忘怀。

故事  :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画家、诗人。他擅长画竹,跟他学习的人很多,有‘’湖州竹派‘’之称。


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院子附近种了很多竹子,细心观察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变化,对竹子的各种姿态了如指掌。所以当他动笔作画时,往往是一挥

而就,且形神兼备。文同画竹子的经验使苏轼深受启发。苏轼认为,画竹子须先仔细观察,在胸中形成竹子的形态。画家晁补之这样评价文同:‘’与可画竹时,胸

有成竹。‘’意思是说,文同在画竹子时,竹子的形象早就在他的心里构思好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只有不断的用功精雕细琢才能把玉石打磨成器物,只有不断的自我修养努力学习,才能更好的领悟各种事物本身的道理以及意识形态。

一个人之所以被世代称颂,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光明磊落、庄严谨慎、品质高尚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让人难以忘怀。

人,不管你到底要干什么?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态度,一个正确的理念,要先做好功课,做好练习,想好了再做。

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有一个端正的思想,有一个好的模样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努力去做好,要用心去做好。

要努力向老师前辈请教,借鉴别人先进的学习理念。多听、多读、多看、多想、勤练习,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成功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在后面跟着走。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不使自己因为没有文化知识而落后。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也应该有进步,不能成为国家栋梁就当柴火烧。不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就做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人。

劳动节,劳动者的节日,劳动快乐,笔耕快乐,学习继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三)[2]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
    大珊老师阅读 572评论 1 6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8,530评论 0 18
  • 文|冬日暖扬 【温故知新】 《大学》的第一节讲的是修身为本,第二节讲的是修身的体现之一慎独。 做好一个大人,想要实...
    冬日暖扬阅读 330评论 19 52
  • 《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29》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金吾生阅读 340评论 0 0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有的辉辉煌煌,有的落魄不堪,这些不是谁谁谁能改变的,只有全靠你自己,上...
    等你回归阅读 20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