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火半城仙。
闽南地区,佛教信仰氛围浓厚,更甚者,关于泉州地区的记载:”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不过最有意境的一句要属“半城烟火半城仙”。不过确实记忆中有大半烟火缭绕,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最盛大的活动不是具体旅游,而是具体出动四处礼佛。礼佛成了每年年后的传统。初一十五要礼佛,佛生日、各种节日要礼佛;农历七月中元也得礼佛。
上一辈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一般,信鬼神,忌惮鬼神,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棘手的事情都得事先问问佛,这也就是信仰,把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交给神佛;或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然而,上一辈人很多不晓得这个“先尽人事”的道理。工作不顺利想辞职得先问问神佛、家人身体不健康是否动手术得先问问神佛、儿女学习不上进不积极得先问问神佛;在这求神拜佛下就衍生很多宗教周边产品,很多朋友对我们晋江人的印象就是脖子顶着大金大银链子再吊个大玉佛,由内而外散发的土豪气质,土倒是说对了,上一辈人在信仰问题上的适度问题上常常不能很好得把握分寸。
我们中国人不愿谈生老病死,因为怕,谁不怕呢。不过不愿谈起或者逃避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不懂,前不久家父肺部及气管不大好,天天咳嗽,咳了小半月,四处跑证所,就是不上大医院;细一问,是因为母亲说是问了神明,神明说无大碍,无须上大医院,说起来荒唐。现常住厦门,如果有回家见到奶奶,奶奶便嘱咐说:记得要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考试前要念阿弥陀佛,出门在外要念阿弥陀佛,没事就得多年阿弥陀佛,很好,念了很好。
不过也是在这礼佛的氛围下,晋江人也是出了名的善,这个善在于心存善念。心中有标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敢胡作非为,当然也为积德。嘴边常挂阿弥陀佛,这大概算是件好事吧。
环境潜移默化、耳椟目染下,自己倒也顺了佛;也是,人人都有无奈的时刻,都有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最重要的,每个人对不可触摸的未来都还是有所期盼,这就是能够寄托的精神成分。庙堂下,缕缕青烟倒也另人平静,身处飞檐下的信徒毕恭毕敬,大家心思是好的,有所寄托,有所盼望。此次到南京的古鸡鸣寺,恰巧心中杂念纷扰,上了寺庙的层层台阶,上完香,一尊神明一座坛得拜过去,默念心中所求,但愿心诚则灵。心中默许,如果愿望实现了定来还愿。
离开南京跟朋友别离时说:下次见面应该就是对方的婚礼了;心中却滑头得寻思,希望能早点盼到,再来趟南京。
乌山生 20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