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纬第四
纬是和经相对的,纬说是汉以来的儒士对经学的解读、释义、评论。里面参杂很多鬼神谶纬学说,在汉朝非常流行。特别是光武帝刘秀因为谶纬登位,作为一统天下的理论根据,笃信谶纬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上喜欢,更加推动了谶纬流行。
刘勰之所以“正纬”,就是反对一味地迷信鬼神、宣扬谶言,认为汉代那些儒士走偏了,偏离经典,偏离正道,但他却并未完全否认那些汉代大儒的文章作品。只是要以经书为标准,纠正纬书的偏斜之处。这样辩证的思想看待前人作品,即便是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刘勰亦是相信所谓“河图洛书”之说,并未彻底摒弃谶纬神怪。那是时代所限,我们不可强求。
我们现在有个词叫“经纬”,大概就是发端于此吧?
5、辩骚第五
辩骚,其意在辨别离骚与经书的差别。但是离骚其实是一种文体,刘勰把离骚放在本书理论框架篇里来写,分明觉得离骚也是同经典一样可以作为文章的样本的,但是,要坚持他以经书为最高标准的理论,就得“辩骚”,把离骚不符合经书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才能作为为文的楷模。
本篇第一句就表明了刘勰对离骚的高度推崇:“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说诗经之后,没有像样的文学作品,突然出现的离骚,乃千古奇文。
刘勰对离骚是赞赏有加,针对离骚,不满前人的评论褒贬,刘勰总结了“四可取、四不可取”,隔着千年时空,仍可感受到刘勰的自信满满。不过,在我有限的认识里,他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比如他说屈赋有“荒淫之意”,我着实没读懂,当然我的泛泛而读,哪能与刘勰潜心钻研十几年相提并论,是我不自量力了。
刘勰特别不满意的是屈原动不动就要学人投水自杀、而最终自投汨罗的人生态度,说屈原“狷狭”,心胸狭隘,不够宽阔。这点我绝对赞成。生命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的。
最后刘勰总结说,屈赋“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虽非经义所载,可为辞赋之宗。要以诗经为准绳,驾驭屈赋,便可称霸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