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完了余华《兄弟》全文。50多万字,就这样在我的生活间隙里听完了。像是在上班时候摸鱼接了一单私活,有捡到大便宜的快乐。
在此之前,我有看过余华《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那时候还不大,但是看到这么悲惨的故事,我还是哭的稀里哗啦。
《兄弟》里宋凡平被打死,然后被拖回家,李兰帮他擦洗,去买棺材,但是没有钱只能买一副很小很薄的棺材,放不下他高大的身体,最后用砖头砸断小腿才硬塞进去。听得我揪心,听得我心酸,听得我热泪盈眶。
余华为什么要把一个善良的人的人生写的这么悲惨?为什么好人不能有好报?为什么坏人还能快活?他不是以此为噱头,故意赚取眼泪,故意卖惨煽情。相反,他是那么冷静,冷静到近乎白描的诉说这一切,这一切都是人间真实。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好人有好报。所谓的好人只是自己的选择,自觉的画地为牢,他们宁可全世界辜负他,他也不会辜负任何人。道德只是约束自己的,约束别人那叫道德绑架。
所以想做一个好人很难,不仅不能比坏人更有特权,还会被内心的良知掣肘。所以必将忍受更多的不公和磨难。这所用的一切只为了一个心安理得。就算是宋凡平和宋钢再活一次,他们依然会做同样的选择。
我想余华一定是经历过很多死亡的,他的那些细节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没有任何美化。他的笔下,死亡就是那么的无趣和苍白,毫无浪漫可言。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远房表姑。她有羊癫疯,发作的时候就会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要过十几分钟才能清醒。
因为这个病她把自己襁褓中的女儿烧烂了半边脸。也因为这个病她掉进茅坑里淹死。是她爸爸和兄弟把她捞起来,冲干净。因为夫家的习俗,死在外面的人不能进屋 ,她的棺材被停放在屋外,支了一个简易的帆布棚。那一天下起了很大的雨,她孤零零的放在外面,一盏长明灯也被吹灭了。
我那时候七八岁,亲眼目睹了这一切。那个表姑经常会来我家玩,平时是那么的温和可亲。尽管见到她犯羊癫疯,但是也不会觉得讨厌。可是当看到她死后的一切时我只有害怕。只是远远的看着那个孤零零的帆布篷。后来长大了,看到那个被烧伤脸的女孩群我就会内心升起一股怜悯和凄凉。
书的后半部我开始1.5倍播放了。故事开始变得荒诞起来。但是透过荒诞可以洞见真实的社会乱象。我相信现今社会一定有李光头这样的人,也一定有宋钢这样的人。他们的故事虽然离奇戏谑,但是情感一定真实。
最后令我触动的是余华对于性,对于欲望,对于屎尿屁的表达。这些我们都有但是羞于表达的东西他写的是那么的自如,那么的真切。只有直面自己的丑恶,自己的龌龊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来。否则只能成为文中的赵诗人和刘作家,虚伪而酸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