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给女儿买了辆新自行车,每天下午我们去公园骑行,也忆起那些上学时代有自行车陪伴的日子,以及过去时光中那些人和事。
我到上高中才学会骑自行车,那是1995年,这得感谢同学阿香,她个高微胖,声音宏亮,快人快语,她的身高估计是遗传了她妈,她妈比她爸高一个头,人也爽朗,说话颇有气势,一听就知道在家地位不低,若干年后,当我读到《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撑伞”的画面,脑海中浮现的就是阿香的父母。
每次放学后,阿香推出她的车,叉开腿坐在自行车后面,说:“骑吧,别怕,我在你后面。”“看前方,腰不要扭来扭去。”路过铁道,那高高隆起的路段上的铁轨,需要把自行车扛过去, “你下来,我来扛,你那么瘦,扛不动!” 她风风火火地下车,轻巧地就把车拎了过去,继续让我骑,她叉着坐在车上。
后来有次,我自行车的气门嘴子被人拔了,当时我们一起放学,她伸手从一排车中任意拔了一个,安在我车上,没有一丝疑虑,那一刹那,阿香在我心中的形象犹如女侠一样高大。
高考失利后,我们又一起复读,她春招考了一所医科大学,学了五年,分配在本地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我则上了师范学院,在郊区一所初中任教。
几年大学的光阴,我们的交往越来越少,偶尔同学聚会,轻描淡写几句。是什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时间和距离吧,上大学后,联系几乎是无,那时通信落后,最高级的就是BB机。当然这不是深层的原因,是精神上的交融与认同感?
以利益相交的朋友除外,朋友有两类,一类是只交游不交心,虽也真诚,但当地域与时间发生改变后,自然也就渐渐疏离了。一类是既玩耍也交心,尤其是三观一致,分隔时间再久,离得再远,一见如故,我希望我和阿香是后者。
当然,再见阿香,我也会拿百分百的热忱待她,如果某一天,她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就拿记忆中她教我骑车这件事,我就非常感恩。
学会骑车后,我二嫂就把自己的一辆骑旧的山地车送给了我,结果第二天就出事了。
我悠悠地向前骑着,结果迎面飞来一辆摩托车,一宽一窄两个轮胎不偏不倚来了个亲密接触,只听到“轰”的一声,摩托车倒地,骑车人弹出两米远,所谓“人仰马翻”就是这个场景吧,我被突如其来的飞车事件吓傻了,完全不知所措,人竟安然无恙,毫发未伤,下车,推车,不动。
直到今天我也很好奇,我沿着路边骑,他怎么反道冲过来了,可能他耍酷溜S弯,扭的幅度太大吧,结局竟是我的自行车完胜。按现在的交通规则,他是全责,不过那人摔得够惨,自行车修理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算了。
后来自行车也免费修了,那天正当我懵逼时,远处晃晃荡荡地来了一个高个男生,身高一米八几,脸的轮廓和高鼻梁,和当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十分神似,那是我同学阿发,他老父亲就是修自行车的,在马路旁开了个修理铺。
那天正好周末,他在修理铺给他父亲帮忙,远远地目睹了我遭遇的这起飞车事故,他从远处踢着个拖鞋“啪嗒啪嗒”走过来,啥也没说,拎起我的自行车就往修理铺走,那自行车在他手里就像一个小玩具。
他和我老公是“把子”,当年都不学习的那类,一起打架,一起追女生,上课偷看黄色小说。班主任老蔡曾当众说他聪明,还使了激将法:“你不好好学习,准备长大修摩托车吗?”,这是一句玩笑话,因为有“子承父业”的笑点,被我们记了很多年,后来阿发没开修理铺,倒是开起了出租车。
去年年底,我和老公请羽毛球群的球友们吃饭时,在一个小饭店还遇见他,两男两女喝得面红耳赤,老公让我买单时顺便给他结了单,临走时,老公扔了一包烟给他,他拒绝了,互留了号码,至今也没联系过。
对于这件事,老公是有些失落的,他是个很怀旧很重感情的人,觉得是上学期间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起打群架的兄弟,他时常和我夜谈年轻时的事,也想象见面的欢乐。如今再见面,这种陌生感和敷衍的态度,犹如一条鸿沟拉远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我安慰他说:“谁让你当初不学习,还带坏了朋友呢?他是后悔遇人不淑。”
当然,这也是玩笑话,今非昔比,儿时的伙伴,若干年后再见,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金钱财富不等,家庭处境不同,甚至每个人经历不同的人生后,形成的观念也千差万别。他若比你强,此时看你或许客气有加,或许不屑一顾;他若不如你,内心失落和不平衡也是情理之中的,但也因人而异,归根结底,由感情深浅而定,就如我和阿香一样,没有心灵的沟通,友情的地基并不牢固。
又如你年轻时爱的姑娘,多年来梦牵魂绕,想象与她相见时的美好,如若某天真见面,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你怀念的只是一段时光,以及那段时光里人事的天真无邪。
骑车的故事很多,暂且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