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令人唏嘘的是包法利先生和他的女儿。
前者看到妻子遗物中的信件而,在伤心绝望中心灰意冷,离开人世之前,手里却还握着她的一缕黑发;而后者只交代了寥寥数语:“为了谋生,就把她送到沙场去做童工”,预示着她凄惶的未来。
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悲剧,平庸的人就不配得到幸福吗?当现实主义遇见浪漫主义,爱情的幸福竟然无处安放?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今天我们把这句话放在包法利夫人身上,一样是适用的。
艾玛,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年轻貌美,曾经在修道院里学习,也深受父亲宠爱。
修道院的这段经历,让艾玛接触到了音乐、诗歌和文学,以及散发着旧书店气息的爱情小说,她深深地沉迷其中,而修道院的清规戒律却使她感到非常压抑和反感。
这样的矛盾使她对于神秘浪漫的爱情更加朝思暮想,她极力想要知道:幸福、热情,陶醉,这些在书本中显得如此美丽的字眼,在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夏尔奇迹般地治好了艾玛父亲的断腿,这个男人的出现让她觉得刺激,她觉得自己得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
“而在这之前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
于是,艾玛成了包法利夫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夏尔,她所嫁的男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好人”。他平庸刻板,规矩,怯懦,居于一隅,安于现状。
他爱艾玛,艾玛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他可以歌颂并为之倾倒的:会素描、会弹钢琴,还很会料理家务。她在他眼里,无一处不好,无一处不美。所以他对她百依百顺、唯命是从。
他不知道,他年轻貌美的妻子,怨恨的就是这样的一成不变、平淡无奇又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
渐渐的,艾玛开始怀疑和厌烦。
过惯了平静的日子,她反倒喜欢多事之秋。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她要求事物投他所好,凡事不能立刻满足她心灵需要的,她都认为没有用处;她多愁善感,而不倾心艺术,她寻求的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
这么敏感而渴望浪漫的一个人,将和不解风情的夏尔,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度过漫长的人生。即使能有那么一次,夏尔能触及她一星半点的思想,她也不至于绝望。
往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除了生活的家庭环境,还要取决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预见的人。
艾玛在修道院读的大多是风花雪月的爱情小说,就像我们少女时沉迷于琼瑶小说一样,我们幻想的 Mr .right都是“君子温如玉,陌上世无双”的完美男子,这些充满了我们对未来爱情的所有想象。
毛姆说,阅读应当是令人愉快的。
诚然,阅读确实是令人愉快的,思考才是能决定人生的方向,怎样思考就有怎么样的人生。
艾玛的致命错误在于,傻傻分不清现实和梦想,她仅有的见识被小说中虚假的故事所迷惑,并以此作为她自己感情世界的指导。
宁浩在《十三邀》中说:每个人都要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处境,不跟随纷乱的潮流,沉稳面对复杂变化的时代脚步。
艾玛病了,是在参加完安德威烈侯爵的沃尔萨之约后。
没有去沃尔萨之前,艾玛以为日子会这样沉沦下去,无知无味,灰暗沉默。侯爵的城堡为她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意大利风格的建筑以及随处高悬的显示主人高贵血统的画像,豪华繁复的餐厅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即使是耷拉着嘴唇的老头,艾玛都仿佛在看一个千载难逢、令人起敬的活宝一样。
还有那些穿着燕尾服的男舞伴们,服装做工考究,外表温文尔雅,眼神满不在乎,谈着意大利风光,令人眼花缭乱也心乱神迷。
沃尔萨之行在她生活的影响如狂风暴雨、山崩地裂。那些女人并不比她年轻、比她漂亮,命运何其不公。
艾玛只看到两三类人,就一叶障目,以为他们代表全人类了。第一类人是外交官,第二类人是公爵夫人的社交界,第三类人是五彩斑斓成群结伙的文人雅士、舞台明星。他们过的是高人一等的生活,在天地之间,在狂风暴雨之中,他们显得超凡脱俗。这三类以外的人都失落在茫茫人海之中,在艾玛心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仿佛他们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而且无论什么东西,如果离她越近,她越懒得去想。她周围的一切,沉闷的田野,愚蠢的小市民,生活的庸俗,在她看来,是世界上的异常现象,是她不幸陷入的特殊环境,而在这之外展现的却是一望无际、辽阔无边,充满着幸福洋溢着热情的世界。她被欲望冲昏了头脑,误以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灵的真正愉快,举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细腻。
她梦想中的一切真实存在于现实中,她为此兴奋又痛苦。因而对夏尔的唯唯诺诺更加厌恶,对灵魂深处在期待,期待变化、期待机会。
艾玛对身边的一切开始放逐,对事物和身边的人尖酸刻薄起来。她郁郁寡欢,她不知道渴望的放浪形骸之外的乐趣何时到来。
她成了一个精疲力竭的怨妇,在抱怨和消弭里,病倒了。
生活哪里是花团锦簇、心随人愿的呢。就如宁浩所说,人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又具有两面性,既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然后也要有勇气面对你的愿望.。
面对真实的处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在怀疑中保持本真,而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艾玛的错误在于,她始终没有看清自己随处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这世上对于不劳而获的贪念,回报的往往是最残酷的痛击。
艾玛的悲剧,也有社会对女性定位的鄙视。
即使今天,在贪欲、虚荣和纸醉金迷中,仍有不少女孩子迷失,以自己的青春和肉体做交换。
就如昆德拉所说: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
欲望永远是无法填满的。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人类老是高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之价值。”繁华褪尽,那个对你是始终包容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幸福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