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之作。
关键点1:梦想是要坚持的
关键点2:遗忘是最可怕的
关键点3:亲情是最可贵的
终于有时间来看这部迪士尼大作,也越来越感受到电影的力量:用温情的故事讲普世的哲理,无论是谁,都能从电影里获取到属于自己的理解。
衰老与死亡,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我们越来越近。从一开始讶异怎么身边的人都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变老,到现在都开始接受自己都在不断的往这条路上狂奔。
时间啊时间,你慢点儿走
时间啊时间,它不等人啊
越是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越能理解那种“不敢”。
不敢看老人的老去,
不敢看孩子的意外,
不敢预料离去的场景
不敢设想如果这世界没有了某某某
接受不了身边的离去,更不敢接受自己的离去
牵挂的实在太多,太多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参与感,能参与进周遭人的生命里,体验那些过程;
寻找价值感,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让人因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
寻找归属感,有人惦念,有人挂牵,走进最亲近的人的核心记忆区块里。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身体的死亡不是终结,真正的最后的死亡是在这个世界上,无人留存有关于你的任何记忆,最悲哀的事是你的心里装下了那么多,而自己却被孤零零的遗忘了。
遗忘才是最残忍的。
我记得你,因你在我生命里留下印迹,
我忘掉你,因你于我而言,什么也不是了。
曾经设想过:如果是自己离开了,会留下些什么样的痕迹呢?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我不求留名,只求多年的多年的多年的以后,有人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她曾来过。
其实对于离开,我们不用忌讳。谈起和讨论已然是再正常不过了。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又何必遮遮掩掩,耻于谈起呢。
如果我有墓志铭,请刻下:她曾来过,爱过,活过,死亡不是终结,只要你记得。
此书不同的年纪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强烈推荐父母伴读,和孩子谈论下生与死,谈论记忆和遗忘。
《爷爷变成了幽灵》也是讲生死的绘本故事。
生命无常,最重要的是他曾来过,你曾记得。快乐的开心的争吵的痛苦的记忆里有他,最值得铭记的其实就是与他一起的记忆本身。
这种生离死别,不是死生契阔般的波澜壮阔,而是平静如水的一种宁静,如花开花落。
因为有爱和回忆,生死并非不可逾越,而是生死两相安。
的确如此,让孩子接受死亡这件事,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告诉他死亡的真实原因,一起回忆,一起重温,一起留下念想,每年定时定点追忆哀思
爷爷忘记和艾斯本说再见了,爷爷的离去让艾斯本一直沉浸在失去的伤痛里,正视比逃避有用。
这本书讲述一只象从小象到成年到老去的与粪球有关的故事。
好沉重
关于离别。
午饭的时候,与棠儿讨论,如果婆婆/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会怎么办?
她说:如果是婆婆离开了,还是要继续过下去啊。我会记住她,但不会太去想,因为想会让心里压力很大。
如果是爸爸离开了,去了天堂,我也不可能从楼上跳下去和他一起去天堂,因为他是为了让我过得更好,所以我应该过得更好,这样他在天堂就不会再担心我了。
可如果是妈妈,真是不好说,没有办法接受在童年里就没有妈妈了,那妈妈就把我一起带走吧。如果妈妈很老了去世的话,那我会把家里人都召集在一起送你,只是妈妈你要临死之前一定要告诉我要好好活下去啊。
真是给了我一个不符合她年龄的答案。还好还知道核心是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