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逛BBS看到在一个奖学金讨论帖下面的回复,内容将楼主贴上了“考研生”的标签,对于楼主提出的质疑胡乱的回复一通。看到这里脑海中便浮现出诛心这个词,但又发觉对这个词理解并不深,因此在网上做了一番搜索,整理在此
诛心_百度百科
读者可自行点击上面的连接阅读诛心一词的基本解释与起源
诛心原作诛意,出自《后汉书·霍偦传》中的“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大概讲的是根据《春秋》中的主张,许止虽然杀君,但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真正有杀人动机的赵盾。这八个字的意思指追究他的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是否有罪过或罪过的轻重。
知乎匿名用户回答的一句话我觉得听起来很舒服,所谓“诛心之论”,指在批评对方之时,不针对对方的行为、语言谈问题,而是绕过行为、语言去指责对方此行为、语言的目的、动机。所以“诛心之论”又曰“动机说”
揣测言者的说话动机,我想这事儿我们都办过。最简单的例子,当我遇到一个产品推销员时,我脑子里总是有个声音提醒我说,他的目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对于他的话决不能轻信。所以事实情况是,推销员把产品夸得高于产品的真实水平,而我的脑子认为这款产品的肯定存在各种问题,导致我对产品的评价低于真实水平。简单来说,当我认定他对我说的话存在“动机”时,我们就无法实事求是地去讨论这款产品。对于讨论政见、学术时同样如此。
对他人的话不加揣度而轻信或不信,这就是个“傻子”或“愣头青”。但我总觉得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在讨论一些话题时是需要实事求是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口头上说“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但当你真正摆开架子和他讲这个问题时,又是另一番态度了。
这个世界与脑子里的思想已经很复杂了,有时候还是需要直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