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耗散结构理论的来源、定义、条件
耗散结构理论是1969年由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1977年提出自组织概念,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中提出的,普利高津把自然组织产生的结构分为两大类。
**平衡结构:**通过平衡过程中的相变而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为平衡结构,如晶体、超导体等。平衡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无须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即可保持其结构,甚至只有隔断与外界的联系才能长久保持自己。
耗散结构: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通过相变而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基本特点是只有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保持有序结构。这种分类是以现代热力学为根据给出的的,但耗散结构十分广泛,不仅存在于物理界,一切生命系统和社会系统都是耗散结构,精神领域的各种系统,如语言、科学理论、文化形态等,也是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解决了系统怎样从混沌无序的初始状态向稳定有序的结构组织演化和演化规律的问题。耗散结构的形成和维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二是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和热力学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三是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且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来维持。
2、耗散结构,我的理解
大家还记得大清,闭关锁国,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商品吧。
最终结果是什么?是负熵达到巅峰,然后大清灭亡。
当然中国历史洪流中,灭亡朝代那么多,并不是说只有闭关锁国才是灭国的唯一原因。
举例只是让大家更好理解——
第一,不改变,不创新、不进化的系统,负熵加剧,加快灭亡。(封闭结构)
第二,而改变、创新、进化的系统,可以抵消负熵,存活更久。(耗散结构)
熵又是什么?熵是热力学上的一种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代表了混乱和无序。
之前在29-反熵增思维模型中有详细解释。
比如河流就是一个耗散系统,它从上游输入新鲜的水源,水从高处流到低处又会产生能量,水源在不停地流动中保持鲜活。对比来看,一个年久失修的游泳池,它就是一个封闭系统,没有新的水流进,又没有旧的水流出,所以它会日益腐败。
比如人体,也是一个耗散系统,ta每天源源不断的吃新鲜的食物,新鲜的空气,每天keep运动,正能量满满,生活环境好,然后就不容易生病,甚至可以治好自己的一些老毛病。
比如一个新鲜活力的城市或者企业,保持人才流入创造出更多的能量,才能经久不衰。这也是一个大的耗散结构。最近上海开放了外地落户政策、买房政策、吸引大批人才入住上海,原因为啥?如果没有人来补充新鲜血液,上海将地位不保。人走茶凉,也就意味着,以后没有上海了。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是一个处于非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同时具有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因此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功能的系统。
3、耗散结构思维模型,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让你具备这样的思维: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也好,创业也好
记住改变、记住创新、记住进化,否则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没改变,你迟早也是逃不过负熵达到巅峰。
4、如何改变、创新、进化?
打开认知、持续学习、设立目标、设计节奏、完成过程、达成结果。
我是歪姐,每天分享1个思维模型,成功不会离你太遥远。感恩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