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帮我想想办法吧,我整天感觉自己不想说话”。
“别着急,我们聊聊你不想说话这个问题,你觉得这个问题,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嗯,我觉得就叫安静鸟”。
“那你觉得,这只安静鸟,是通过什么行为来干涉你的生活的呢?”
“在我有时候想要表达时,安静鸟在我耳边说:把嘴闭上吧,不要多说话,万一说错了就不好了。
“那这个安静鸟,是什么时候进入你的生活的呢?”
从小时候。
“那安静鸟进入你生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可以详细的说说吗?”
当时我很小的时候在乡下,父母不在身边,常会遭到周围人的不友好对待,那个时候,我就总喜欢一个人呆着不说话,这样会减少一些别人对自己的攻击。
“听起来,当时他进入你的生活时,是帮助到你免受很多的攻击,现在在你有时候想要表达时,他就会出现在你脑海里,告诫你不要多说话,是这样的吗?”
分析:
1、外化对话,就是把问题和人分开,把安静鸟和本人分成两个主体。
2、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画像描述,比如采取什么行为或者行动来干涉你的生活的;如何进入你的生活的,进入你生活时都发生了什么,问题都采取了什么策略或者步骤?画像越清晰、就越容易解决问题。
这就叫:外化对话第一步:描绘画像。
3、把问题外化,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把问题外化后,能让来访者作为一个‘人’去和问题对话。
“那这个安静鸟,对你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呢?详细说说可以吗?
这就是外化对话第二步:画像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影响,对自己的希望愿景价值的影响,未来的可能性的影响)。
4、
你看到安静鸟这样影响到你的生活,你啥感觉?”
“不爽”
“那安静鸟进入你生活之前,你是什么样的呢?”
我应该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美丽小女孩子,活泼可爱,机灵聪明,惹人喜欢的小公主。
“你是一个这样活泼可爱,机灵聪明的人,但是被安静鸟影响到了,让你从此不愿意多说话,你还有其他感受吗?”
“除了不爽,还有不满、自责、懊悔、难过,也有一点愤恨和生气”
这,就是外化对话第三步:对画像的影响发表感受。比如你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感觉怎么样?你怎么定位自己?这些对你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有什么看法?需要提醒的是,来访者对问题带来的影响发表的感受,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往往是复杂且混合的,不要先入为主。
“听起来,你对安静鸟还是以不满居多的,是吗?”
“是的”
“那安静鸟不可能带给你的全是坏处,肯定也有你需要的地方,可以讲讲吗”
有时候遇到事情,口不择言往往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想好后再说比较好。
“可以具体点儿吗”?
外化对话可以让人们重新定义自己和问题的关系,当我们了解到外化对话的好处与用法时,我们就能清楚地把问题和人分开对待
但是要记住,我们分开对待并不是把问题当作敌人去对待,
多次让对方讲故事,是让对方从自己的原来的视角中跳出来,从多角度看问题,改变对方看问题的视角,当故事不断的被演绎出不同版本,这些被改写的支线故事便自然而然地扩展对方的人生。对方再看自己看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被困在其中了。
问题是问题,人是人,把问题从人中分离出来将有助于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