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吗?
相对于这个,我更相信人之初,性本无善恶,高科技、多信息的时代,看大、看老未必能做到。
因为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
-1-
人性本无善恶。
都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这不就表明了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受妈妈或者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的人的影响,而不是本善或本恶。
邻居家的孩子刚出生不久,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就留给了奶奶照看。奶奶性格偏燥,爱干净,爱做家务。每当奶奶做家务时,旁边总会有个小孙女模仿着她做事情的身影。每当父母回来过年时,都会感叹小宝贝又爱干净、爱做家务了。性格和他妈妈奶奶一样,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从小被带在身边,每天忙于自己的工作之余,都会被这个幸运的小宝宝填满。爸爸妈妈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个小宝贝,而孩子虽然小,却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幼儿园里,她是最活跃的那一个。一次老师做了一个测试,即用画画来测试心理阴暗面积,最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他们的小宝宝是心里阴暗面积最小的。这孩子,不仅仅是家里的活宝,还是班里的活宝。其他家长总会夸她做什么都像一个大人似的,不慌不忙的。殊不知,她是受到她爸爸妈妈性格的影响,爸爸妈妈是她的随身榜样以及终身榜样。在爸爸妈妈的悉心呵护下,它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慌慌张张,一个不慌不忙。由此可见,虽然孩子的DNA相似度很高,但是仍然有截然相反的性格。所以身边人的影响不可小虚,而古人的“人之初 ,性本善”在现代恐怕就不成立了。
-2-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岁,可以看出长大以后的样子,七岁可以看得出老年时的状态。但是很遗憾,这两个时间段我都不曾记起过,我的父母也未曾为我记录下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是一个不服输的性格,所以对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我并不是那么相信,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目前中国大学生的生活貌似质疑了这两句话。
在一流的大学,可能环境会逼迫你去学习新的东西,去接纳新的观念,甚至于是与自己意愿来观念截然相反的观念,去逼迫自己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而如果是在二三流大学,尤其是三流大学,你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逼迫自己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每一次想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总会引来身边人的冷嘲热讽。如果你真的决定要这件事情,你所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做这件事情的压力,还有身边可能是最好朋友的质疑,以及被贴上异类标签,接受异样眼光的瞩目。而这个时候,本来在大学轻松的环境下适应的我们,大多会选择放弃。“三岁看大”,可到大学之后,这个三岁看大,可能就不适用了,毕竟大学生活太轻松,很容易懈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若是在一个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并且乐意在那个环境里停留。那么三岁看大很可能就有些偏差。同一个人在一流大学可能会奋进,在三流大学可能会堕落。
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三岁,真未必能看到长大后的样子。
“人之初,性本善”和“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表述孩童时的性格表现的定义,在中国的古代适用,但是在现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适用的。
和天气预报有些类似,原来的天气预报是那么的神精准,预报几点下雨或下雪,就几点开始下;说是大雨就是大雨,说是小雨就是小雨。但现在的环境污染、人工降雨、化学物等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天气预报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些许的失望,更不必说那种手机自带的天气预报或者QQ天气。
故:以前适用,现在不一定。
生活在现代的高科技时代环境中的我们,无意要否认古代圣人的智慧结晶,只是现在的变化太大的,大到无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