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们昨天的话题,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根深蒂固的,就像《都挺好》中苏明玉怒斥苏大强:你就是个窝囊废,你不配做父母,不配有儿女。却被苏父错认成为赵美兰,那个永远不被苏明玉原谅的“仇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所讨厌的那类人。
今天说一下C的故事:
C同样来自一个小村庄,也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出身,家中兄妹三人,她排行老二,俗称“二老冤”,奶奶特别重男轻女,但也只是针对她家而已,毕竟对她姑姑家的女儿可是百般照顾。奶奶家的东西对她和妹妹日常都是屏蔽的状态,想要轻而易举的查到奶奶家的东西,和靠满分的难度不相上下,教出来姑姑家的妹妹也不是什么好货色,学嘴也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小时候家里穷,嗯,好像这个成了大众的借口,也是虐待女儿一个良好的托辞,不过按说上面有个哥哥 二胎是个女儿,儿女双全,不应该欢天喜地吗?但是女人总喜欢为难女人,对二丫头不闻不问,只当做没有这个孙女。而这只是开始,毕竟困难都是接踵而至,不愿给你喘息和假想的机会,时刻都在提醒你,残酷就是现实的常态。
C终于熬到了大学 ,但是大学的学杂费她全是走学校的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来完成,但他的哥哥就是东拼西凑全额付款的,反正是对于儿子有求必应呗,这还不算,C的大学在XX,哥哥的大学在ZZ,碰巧父母做生意的城市也在ZZ,但每周末休息时,被喊回家帮忙的永远是C。C的生活费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偶尔还有接济她的哥哥,以及接受她哥哥的嘱托:给她未来的嫂子买零食逗她开心。所有的一切只能默默承受,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生活把脊背压弯了,也只能忍受剧痛一点点扳正。
无论如何,依然相信爱情这是极好的 至少多一人分担,少一丝忧愁。C很幸运,找到了很爱她的对象,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当然他哥哥也到了,家里人就劝说C:你先和你对象订亲,订亲的钱拿去给他哥哥应急,不只是她的父母,甚至于堂兄堂嫂也一起说服她:你是妹妹就要多帮衬你哥一些……
不理解她们亲戚的脑回路是如果存在的?或许她们忘记了当初成家时的苦楚,还未结婚,就要把对方的钱补贴娘家兄弟,难道以后的日子她们自己不过了吗?
人总是对别人的事情风轻云淡,对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过于的斤斤计较已经把C渐渐的同化了,她开始变得市井,变得物质,说话变得咄咄逼人 ,没有回旋的余地,她变了,变成了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