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Day 88】2018.2.5 星期一
文/Gigi
昨天把CC2演讲稿发给我的馒头,想让他提一下修改意见,但是一直迟迟不回,心里满满自信,肯定是没问题了。
到今天,他给我的回复,删掉所有的专有名词以及解释,替换为一个故事,让观众更加容易懂。我当时一听,觉得比较难以接受,因为当初就是因为听到这些专有名词,让我产生兴趣,从而进行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做这次演讲的原因。如果让我将这部分替换成一个故事,那就失去了原本我想要做这个分享的初衷。但是,之后细细看,确实理论部分过于生硬,需要整改。
去请教了俱乐部一个心理理论宅,如果将理论部分讲得生动有趣,他丢给我个链接——《你不是在讲,你是在帮助他听》。
文章基于“听讲逻辑”的“认知台阶”,提出三个关键点:
第一,按照人的思考线索,而不是知识的树状结构来演讲;
“问题-原因-方案”或“现象-原理-应用”
第二,无法否认的事实+无可辩驳的逻辑;
第三,用幽默感,让认知的路上满是风景。
不需要“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海当中去”,只需要让他们自取。演讲主体不是演讲者“你”,而是听众“他”。要深谙“他”的“听讲逻辑”,而不是“你”的“演讲逻辑”。主体不对,行为就不对,接下来所做的演讲,也就白费了。
看完后,完全觉得自己的演讲就是一堆内容的堆砌,一股脑想要塞到听众的脑中,这是完全错误的!
最后,决定废掉这篇演讲稿,重新写CC2的稿子,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选题?
现在,我才意识到,演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的我,想得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