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呀,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扳着小手指总盼望着那个对自己来说唯一的具有仪式感的日子——生日,不明白什么是母难日,更不明白父母的含辛茹苦,只知道那一天,是对于我来说独一无二的日子,它宣告着我的诞生,标志着我作为生命个体独立的存在!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有限,物质也比较匮乏,只知道奶奶会在中午做长长的手擀面,说那叫“长寿面”;也只有在那一天,才能在我的面条里出现一个极为奢侈的荷包蛋,垂涎三尺色香俱全……
过完了自己的生日,就开始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多美味的吃食等我消遣,到处张灯结彩崭新一片,手里拿着一块两块的压岁钱,放在枕头边上甜甜地入眠,尽管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年代里,第二天这钱是会被父母拿去代为保管,从此天涯不相见……但还是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小时候的年呀,是过年的那顿肉馅饺子,是那在旺火上翻滚着的油锅,是茶余饭后放在桌上数量有限的瓜子和糖果,是天地之间噼啪作响此起彼伏的烟花炮仗……
等到高中的时候,真正学习了地理知识,似乎明白了地球和宇宙的许多奥秘,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反而是夏至和冬至!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有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因为地球的自转有了清晨黄昏周而复始,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区域中有规律的缓慢移动,有了北半球昼夜长短规律性的慢慢更迭!夏至日时北半球的白昼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对于夏季的炽热明朗,天生怕热的我没有太多的期待;可是对于冬季天黑太早却有了莫名的压抑和焦虑,虽然夜很长,那也没有办法在酣眠中尽情享受……
终于,冬至来了!有说不出的期待和欣喜!12月22日06:22:38(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十六),像一位阔别已久的老友如期而至!从今天开始,经历凤凰涅磐的太阳,让天地之间严冬到了极至,春天开始复苏!像蛰伏已久的冬眠动物,期待惊蛰之日那惊春的响雷,在天地间拼命的撒欢,至此“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阴气最盛而阳气渐醒,这是厚积薄发的喷薄,又是欲说还休的振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天地之间尽情呼吸,感受春意的慢慢律动,聆听潜藏在卧冰之下生命的崛起!
在殷商时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所以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夏历,才将冬至与正月分开!可在冬至日都要举行形形色色庆贺仪式,据《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人们都会在冬至之日大型的祭祀活动,祈求健康、减少疾病;《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如果放在今天,是不是也要放个举国欢庆假——冬至三天乐呢?
当然冬至过后,严冬还是有强大的力量蛰伏,酷寒还是会笼罩天地间。冬至后就开始“数九”,我们小时候就学会背诵的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文人雅士的消寒活动。比如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此外也有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在这数九寒天里,诗情画意又趣味无穷!
在北方,有冬至吃饺子,这个冬天才不会被冻耳朵的说法!据说这个习俗与医圣张仲景有关!我们不去推究渊源,单是“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的良辰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那就是冬日的一顿饕餮盛宴!那圆满的水饺里,是这个寒冬给予不了的温暖,是全家团圆尽享天伦的甘甜,是漂泊在外游子翘首以盼的家园……白昼最短,思念最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天涯的羁旅漂泊中,撷一抹落晖,抱膝于灯前唯有清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那份遥远的叮咛,永远是断肠之人心里最柔软的牵挂……
“一念冬来,一念雪落,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冬至,深冬的问候,落了谁的心间,安了谁的温暖?”愿亲爱的你三冬不寒,愿你坚强的你一如从前;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晚安,,愿你独闯的日子里不觉得孤单……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有部分引用。如需转载本文,请注名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