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是儿时最喜欢玩的活动,也带来无穷的乐趣。找一个小瓶子,倒入水,放入一点洗衣粉,搅拌均匀,找一截中空的麦秸 ,一头放在瓶子里沾一沾,另一头放在嘴里轻轻的吹,便吹出许多的小泡泡,吹一个可以有核头那么大,甚至拳头那么大,吹小的,有小枣大小,少的可吹出3至5个,多的可到十几个,这是儿时的最爱。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吹泡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形成了一种产业,工程师们根据儿童的心理,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泡泡机,有鱼形的,有小兔子形状的,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小孩子喜欢玩就好。比之不花成本的土制法,现在的泡泡机都是自动的,自带电池,风扇,专用的泡泡液,一摁开关,吹出来的泡泡,都是成串成串的,成团成团的,成堆成最堆的,简直成了泡泡的世界,泡泡的海洋,在阳光下五彩缤纷,炫丽多彩,充满迷幻的感觉,简直漂亮非凡,不过成本也大大的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少成年人也逐渐加入吹泡泡的行列,并且不忍释手,乐此不倦,甚至是愈演愈烈,有逐年扩大之势。不过成年人吹的泡泡与小孩子吹出来的泡泡截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有时如春风化雨,滋润百花,沁人心脾,有时如惊涛骇浪,让人心惊肉跳。
曲先生就是吹泡泡的高手。年轻时当过兵,见过世面,五湖四海皆有战友。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他销售公司开业那一年,八十八响礼炮,八十八挂鞭炮,咚咚咚……叭叭叭……响个不停。给他捧场的朋友有很多,其中有一大高个,身穿洁白的衬衣,系着红色的领带,笔挺的西裤,贼亮的皮鞋,这家伙以前是我工友的朋友,经常去玩,说话时面带微笑,穿得土里土气,记得名字叫风雏,今日一见,感觉大变皮毛,穿得人模狗样的,叫他名字也待搭不理,不苟言笑,据说现在开了服饰公司,手下有五百来员工,名副其实的公司董事长,官名叫赵春华,曲先生做过他的销售科长。朋友捧场一要随分子,二要摆宴席,光宴席就二十多桌,既提高了知名度,又增加收入,可谓名利双收。那时我的公司离曲先生的公司三十米左右,看着他宾客迎门,生意红红火火的样子,心里有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恨不能取而代之,不过想想自己的情况,便觉自愧不如。像这样的开业,曲先生以后举行过四五次。那时他的小孩子才两三岁,他的身材也瘦消匀称。是邻居了,他的小孩子经常在门口玩,有时也玩吹泡泡,不过不如他爸爸曲先生吹的好。
曲先生做过很多种生意,最后做的是玉米胚芽油。最后曲先生公司的右边是我的公司,我公司的左边是曲先生的公司,我们成了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又近在咫尺,我对曲先生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这时人人称曲先生为曲总,曲总是典型的交际型人才,迎来送往有一套,各种礼仪做得很到位。见面时往往满脸笑容,老远就伸出手,做握手准备,信心满满,客气话连篇,见面先递烟,常说请。他的仪容姿态,手势嫣然电视剧中的明星。这时曲总的事业是很成功的,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两行灵牙利齿,他从邻县很大的玉米油厂家进货,做着本市另一区县的总代理,有这自己的轿车和专职的司机,他的老婆是老板娘同时兼职财务。这个时候他是很赚钱的。如同吹泡泡顶多是个中型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