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出现正在使孩子们飞速地向成人的世界进发,然而很少有成年人能意识到这一点,甚至他们为孩子的早熟而自豪,认为这样是懂事听话的表现。
现代社会养育一个孩子越来越难,但也越来越容易。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从孩子还未出生开始就已经为他规划好了人生,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只用手机就可以把孩子养大,有了现代化的新设备,养孩子越来越简单。父母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只要给他一个手机,孩子就能度过快乐的一天,再也不需要和同伴一起在户外玩耍,是以母亲不用清洗孩子弄脏的衣物,再也不用给孩子购买额外的玩具,父亲也可以大大地松了口气。
这样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孩子呢?以目前最为火爆的短视频APP抖音为例,它的日活跃用户量为1.5亿,就我个人观察到的现象而言,在抖音上能获得高点赞量的内容往往是:帅哥美女(即所谓高颜值的一批人),新奇的东西,可爱的孩子和宠物等等。那么在这些内容中,我们的孩子们在做些什么呢?仅以一例说明:在一则高点赞内容中,女儿紧紧抱着父亲,母亲试图分开他们,并告诉女儿:“这是我老公。”。女儿则将母亲的手甩开,哭喊着说“我老公!”这样的对话重复几遍。评论中有人“果然女儿都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无论这内容是否有剧本,现代社会正在将成人的秘密强硬地挤压进儿童的世界。而且这种力量是即使有心想保护孩子纯真的家长也无法抵挡的。人们的生活正在娱乐化,而娱乐正在成人化。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或是手机,有关成人世界的低俗秘密就会扑面而来。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最终导致了儿童的成人化。此外,由于儿童知晓了成人的秘密,却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目前在社会上有许多由青少年主导的犯罪事件,成人虽然感受到了其中的可怕,但是却没有想到其本质原因是因为成人的世界过早的向儿童打开。
在尼尔•波兹曼的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组观念是,儿童与成人究竟有何区别?为什么在儿童不是还未长大的成人?到底是什么标志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来?这一标志缘起何处?这一概念在当今时代又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这都是我们看完本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在中世纪以前,西方世界是没有所谓童年的概念的,儿童在此时只是被当作是未长大的大人,其地位非常之低以至于儿童的夭折率在那个时期是很高的。 此后,印刷技术开始在西方世界广泛传播,与此同时,资产主义在西方兴起,中产阶级有了充裕的时间和金钱来洋芋儿童,因而有了童年的概念。又因为印刷让成人的秘密可以作为文字被影藏起来,只有当儿童掌握了足够的阅读能力的时候,他才能够知晓成人的秘密。而在一众新媒体的出现后,儿童和成人的世界相隔离的壁垒分崩瓦解。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守护我们的孩子的纯真童年呢?